首頁 >國際 >

印度正計劃向智能手機制造商提供更多激勵措施 打造手機生產大國

在過去幾年中,印度取代了美國,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全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其中中國品牌已經搶占了七成的份額,印度幾乎所有的本土手機品牌基本失敗,正在考慮給中國品牌提供代工制造服務。

據外媒最新消息,如今印度不甘心成為單純的智能手機消費市場,希望成為手機生產大國。印度政府正計劃向智能手機制造商提供更多激勵措施,以實現其雄心勃勃的手機產業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將智能手機出口額從目前的30億美元增加到1100億美元(翻37倍)。

這與印度政府為期五年的“印度制造”計劃相一致,該計劃旨在將印度發展成為為跨國公司的電子制造中心。

7月,印度政府組建了一個由政策智庫NITI Aayog首席執行官阿米塔布·康德(Amitabh Kant)領導的高級別委員會,起草了在該國發展1100億美元手機出口業務的計劃。印度希望從中國和越南兩個國家吸引大筆投資,之前,跨國公司和投資者一直涌向這兩個市場。

據印度當地媒體報道,印度政府正在考慮提供6%的關稅免稅憑證,取代目前4%的免稅憑證。關稅免稅憑證是一種具有貨幣價值的憑證,可用于支付關稅、消費稅和服務稅。

印度媒體援引一名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說:“智能手機行業曾要求獲得高達8%的關稅免稅憑證,但政府正在考慮6%的額度。”

然而,另一名官員告訴媒體稱,政府正在收緊獲得關稅免稅的資質標準,新計劃可能只提供給那些在印度發展供應鏈和生態系統的智能手機制造商。

一名印度官員表示:“正在考慮的關稅免稅資質標準包括公司創造的就業機會、投資、手機平均售價和產量。由于新計劃必須符合世貿組織的要求,該政策不能直接為出口提供補貼,而且該標準正在收緊。”

近來,印度對世貿組織10月份針對印度出口補貼的裁決提出了質疑。印度表示,這符合世貿組織的全球貿易準則規定,世貿組織不認可印度的說法,并給了印度90至180天的時間來撤銷這些出口補貼計劃。

世貿組織裁決一個月后,印度政府發布通知稱,將削減8月份宣布的額外2%的出口補貼。

廠商計劃

據國外媒體報道,上述印度準備在2020年針對智能手機廠商推出的新政策,目前尚未獲得正式批準,這讓全球智能手機制造商感到焦慮。但是在媒體報道的內部討論中,印度政府似乎愿意采取額外的激勵措施來安撫手機制造巨頭(如蘋果、三星電子、OPPO、Vivo和一加)的擔憂。

截至目前,這些公司已經宣布計劃在印度組裝智能手機產品并出口到其他市場。

上個季度,蘋果開始在印度通過代工廠生產包括iPhone XR在內的新手機,并表示印度生產的設備將不僅在本國銷售,也將出口到其他市場。

中國智能手機廠商Oppo計劃到2020年底在當地生產1億部智能手機,并將印度作為其南亞、中東和非洲國家的出口制造基地。

和OPPO關系密切的公司Vivo正在考慮利用在印度“大諾伊達”的制造基地出口手機。這也是Vivo公司之前宣布的在印度投資1.05億美元計劃的第一期項目。

中國一加公司最近也開始向美國出口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機,并可能將該國轉變為其制造中心。

中國品牌優勢

最初,中國手機廠商從中國的制造基地向印度出口手機進行銷售,并且將在中國市場的性價比競爭優勢以及電子商務競爭模式帶到了印度市場,獲得巨大成功。如今,幾乎所有的中國品牌都已經實現了印度的本地化制造,不僅能夠快速供應市場,而且避免了進口關稅成本,增強了價格競爭力。

根據老牌科技市場研究企業IDC公司的報告,三季度,中國手機廠商已經獲得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七成的份額,其中小米公司已經多個季度穩居市場第一名(市場份額接近三成),三星電子的市場份額則下跌到了兩成以下(為18.9%)。

印度手機市場的五強品牌分別是小米、三星、vivo、Realme以及OPPO。在中國本土市場具備了主導優勢的華為公司在印度并未進入前五名。另外,一加手機主要銷售中高端手機,價格略高,銷量并未在前五名之內。

蘋果公司的最新款旗艦手機在印度的銷售價格超過1300美元,遠遠超出了印度消費者的購買力,蘋果市場份額近些年快速下滑,據稱已經下跌到了2%左右。蘋果在印度委托代工廠生產的只是一些價格略低的老舊款手機,銷量依然無法和主流的一兩百美元的安卓高性價比手機相比。

另外,受到購買力的限制,價格更為低廉的功能手機在印度仍然有一定的市場,近些年,Jio等公司甚至推出了支持4G網絡的功能手機,獲得消費者歡迎。(騰訊科技審校/承曦)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