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經濟參考報社主辦的“數字經濟平臺的社會價值”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堅持創新驅動和綠色低碳發展的數字經濟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新引擎。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平臺型企業減少了社會資源的搜尋和匹配成本,促進就業和稅收增長,同時又能夠降低資源消耗,創造了眾多正向的社會價值。
《經濟參考報》總編輯張超文表示,目前,我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正在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萬億元,占GDP的1/3。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模式轉型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利用數字技術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有效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幫助中小企業減輕負擔,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助力實現穩就業目標,既推動就業升級,也帶來新增就業。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預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表示,數字經濟主要有四方面價值,一是提高資源供給和需求方的匹配效率,二是極大提升了資本的效率,三是對生態友好,四是為經濟決策提供支撐。“其中,數字經濟平臺發揮的首要功能就是進行資源整合。地球資源是有限的,只有進行有效的整合,才能不斷提升人類的生活水平。”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經濟不但萌生出蓬勃的成長活力,而且正釋放出日益強勁的帶動力。阿里巴巴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納稅2581億元。創造直接就業崗位和間接就業機會4082萬個,同時主動為中小企業減負250億元。
“為什么用工荒和失業同時普遍存在?有不少人沒事干,同時有不少事沒人干,這是因為就業結構方面的不對應。數字經濟就為解決這種問題起到了推動作用。”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表示。他以淘寶村為例解釋了數字經濟獨特的帶動作用。“例如,淘寶村不僅帶來了電商的生意,還帶來了物流、包裝的集群,增加了服務業的就業。用較低成本,把就業潛力變成了就業崗位,解決了很多‘草根’的就業問題。”他說。
網商銀行高級專家劉婕通過一組數據說明了數字經濟平臺對中小企業的切實支持。據她介紹,成立近4年的網商銀行,是阿里生態里一家沒有線下網點,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互聯網銀行”。2018年,網商銀行為小微企業放貸1萬億元,其中100萬以下的占96%。網商銀行服務了超過1500萬小微經營者,在資金成本偏高的環境下,2018年貸款平均利率下降1%,2018年貸款筆數增長60%。網商銀行還跟各地稅務等相關機構合作,建立稅銀互動生態平臺,合作之后可觸達納稅企業1000萬,戶均授信額度提升10倍,貸款規模增長400億元。
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數字研究院院長馬旗戟表示,數字經濟在創造就業、國家財政稅收及扶植社會經濟實體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從中可理解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平臺對于社會和國家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