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園博園開幕。開幕式上,倫納德·蒙洛迪諾、凱文·安德森、劉慈欣等多位來自國內外的知名科幻、科技人士齊聚一堂,他們不僅聊了聊科幻的魅力和對自身的影響,同時也共同探討中國科幻未來發展之路。
每經記者注意到,伴隨著《流浪地球》的火爆,科幻影視如何發展、科學技術對科幻發展的影響、如何培養科幻人等成為今年科幻大會上的熱議話題。
2019上半年科幻產業總產值超300億元
一部《流浪地球》在斬獲46億元票房成績的同時也讓中國刮起了一場科幻熱。中國科幻究竟有多熱?數據或許最有說服力。
開幕式現場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經歷了高速發展增長,2018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為456.35億元,相比前一年的140億元增長了3.26倍。到了2019年,僅今年上半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就達到315.64億元,相比前一年同期增長1.38倍。科幻閱讀、科幻游戲、科幻電影、科幻周邊衍生品等細分產業市場總值均實現快速增長。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2018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中,科幻電影和科幻游戲兩大產值占比達到89%。其中,科幻電影占比最高,為46%。除了這兩大類,科幻電視劇、科幻閱讀、科幻周邊的產值占比則分別為6%、4%、1%。
具體來看,2018年科幻電影市場總產值為209.05億元;科幻電子游戲產值為195億元,整體收入增幅放緩。而2018年科幻細分市場收入增長最快的,則要屬中國科幻閱讀市場。
2018年中國科幻閱讀市場產值總和17.8億元,相比上年暴漲83.5%,全年出版和重版的科幻圖書共382種,與上年相比增長65%。其中,數字閱讀和有聲閱讀在2018年增長勢頭迅猛,據估算,2018年科幻數字閱讀總產值約4.3億,有聲閱讀總產值約6000萬元。
科幻周邊領域,《三體》《流浪地球》是周邊衍生最豐富的創作源泉。2018年科幻周邊產品總值為4.5億元,到了2019年上半年,周邊產品產值總和則約為9.5億元。
各項數據的快速增長,無疑顯示中國科幻正在迎來快速增長。現場報告指出,未來在科幻細分領域方面,影視作為帶動性較強的產業形式,在未來幾年仍然會有強勁表現,游戲產業也一樣。相比之下,閱讀產業將平穩增長,周邊產品將持續增加,不過整體來看,科幻產業的總體格局基本保持不變。
未來5~10年會誕生相當數量的科幻電影
面對當下中國科幻是否迎來“黃金時代”的提問,劉慈欣認為,中國科幻從邊緣的存在到如今受到更多大眾、媒體、政府的關注,說明了中國科幻正在走向科幻的黃金時代,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其實是,科幻反映了中國新一代思維方式的重大變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由科幻衍生而出的細分領域中,科幻影視市場無疑是整個科幻行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市場。
數據顯示,科幻電影市場在2018年全年產值為209.05億元,其中國產科幻片為33.7億元。科幻電影市場2019年上半年上映的影片產值已達172億元,其中國產科幻片占68.6億元。
網劇方面,2018年正式上線的科幻網劇達27部,總點擊量超200億次,產值估計達到30億元。
事實上,一直以來,在中國電影市場中,科幻電影這一類都是好萊塢科幻片占據主導份額。《阿凡達》《火星救援》《星際穿越》等均在中國吸引了的大量觀眾。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在電影總榜中(僅統計2014年以來上映影片),科幻電影類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中,引進片占有8部,國產片僅兩部。
不過,今年年初《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讓一眾影視從業者看到國產科幻電影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國產科幻電影在產業份額上正在大幅躍升,逐漸改變過去國外影片獨占鰲頭的局面。
“我對中國的科幻影視是十分樂觀的,從現在科幻影視發展的趨勢來看,我認為在未來的5~10年,中國就會有相當數量的科幻電影作品誕生,這其中很可能有一部分作品會在國內或國際上取得一定的突破。”不過,劉慈欣也強調到,科幻電影的繁榮需要大量的科幻作品在背后支撐。他認為,隨著中國的發展,科幻小說仍然有可能迎來真正的黃金時代。但在目前,首先需要改進的是科幻小說的作家數量,增加專業作家的數量,提升作品的數量。
每經記者:溫夢華 每經編輯:杜毅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