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4日從推進北京地震安全韌性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北京推進地震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對地震災害進行及時感知、快速應對。
韌性城市是指城市或城市系統能夠化解和抵御外界的沖擊,保持其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顯影響的能力。當災害事件發生時,韌性城市能夠及時感知、快速應對、迅速恢復,保持城市基本正常運行,并通過自我調節來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災害風險。
據了解,北京是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地區之一,不但有地震災害,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以及洪災、大風、沙塵暴等氣象災害。鑒于地震災害是群災之首,同時呈現出鏈式效應、蝴蝶效應、放大效應,北京重點推進韌性城市建設。
北京市地震局局長孫建中表示,目前,北京市主要從地震環境與影響認知提升、工程韌性建設提升、社會韌性提升、制度韌性提升和地震韌性水平評估等5大方面推進地震安全韌性城市建設。
其中,北京市建成了數字化、自動化、網絡化的地震監測臺網體系,北京地區地震監控能力達到1.0級以上,定位精度優于3000米,震后30秒可發布自動報告,5至8分鐘可發布正式報告,1小時內提供儀器地震烈度分布圖。為提高房屋建筑、基礎設施以及生命線工程遭遇地震時具有抵抗能力和快速恢復能力,北京市實施了全市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共改造學校1290所,單體建筑4374棟。備災救災方面,持續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已建成各類應急避難場所168處,總面積2200萬平方米。
孫建中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等工作,全面提升全市地震災害風險綜合防范能力。(記者邰思聰)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