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促進“5G+車聯網”協同發展。“5G車聯網,是5G商用和智能汽車兩個萬億產業的重要交集點。”高新興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戰略品牌總經理吳冬升向上證報表示,發展5G車聯網,能同時推進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和5G產業的快速發展。
激活車聯網應用場景
車聯網是以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按照約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在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以及車與網(即V2X)之間,采用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大系統網絡。車載信息服務、智能網聯和智能交通被認為是車聯網的3個發展階段。
不過,車聯網并非5G時代才有的新事物。
4G時代,車聯網已經實現了車載信息服務的功能,在新能源汽車上還部分實現了智能網聯功能。一位車企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國家規定,車企要遠程實時監控其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數據,并按照有關標準和要求接入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采集平臺。
但4G在車聯網應用中已“捉襟見肘”。理論上,4G與5G的傳輸速度相差10至100倍,5G技術將極大拓展車聯網的應用場景,這亦是此次《通知》提出的“豐富應用場景,探索完善商業模式”目標所在。
“5G的應用將徹底激活車聯網。”均勝電子智能車聯事業部中國區總裁屠科告訴上證報。在他看來,網絡速率、時延、接入容量到MEC(移動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的引入,使“5G+車聯網”成為未來智慧生活的一大支撐。
被5G賦能后,車聯網將開啟自動駕駛、感知共享、遠程駕駛、高質量視頻等一系列新的應用場景。據均勝車聯V2X產品經理楊鵬介紹,公司C-V2X平臺產品支持超過15個場景。“現在還有一批新的場景正在制定,我們還能按需定制單獨定義的特殊場景。”
“聰明路”上的“智能車”
此次《通知》明確,推動將車聯網納入國家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在業內人士看來,“智能車”與“聰明路”將同步發展。
“L2級別的智能駕駛,對路的需求只是具備通信能力的路端設備。如果發展到L3甚至更高級別,路端設備就必須加入MEC、AI、感知等融合設備。”屠科認為,車端感知能力的提升,勢必會催生更“聰明”的路;路端設備能力的提升,也會推動更“智能”的車出現。
車與路的智能化,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奠定了基礎。《通知》中提出,納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設的重要通信標準和協議。吳冬升表示,這意味著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是車聯網產業發展的兩大引擎。
“以我們在德國參與的智慧城市項目為例,該項目是為紅綠燈的智能化改造和協作式車道轉換,提供軟件算法和硬件單元的整體車端設備方案。”屠科介紹,“5G車聯網能把路和車都轉化為城市的‘感知器官’。”
打通兩個萬億產業
智能汽車一直被視為5G商用落地的一大剛需場景。
中信建投預計,2020年至2025年,C-V2X覆蓋的城市內交叉路口將新增5.2萬個,覆蓋高速/快速路11.2萬公里,改造投資合計628.4億元,其中RSU投資181.8億元。據安信證券測算,如果車聯網路網基建從高速公路開始逐步覆蓋全國公路,以目前建設改造數百萬/公里計算,升級費用有望達到10萬億元級別。
車載終端方面,目前國內自主車企的中高配置車型均具備網聯功能,長安汽車宣布從今年起不再銷售非聯網車型。據天風證券測算,智能汽車新增硬件采購額至少為3000美元/輛,以北京水清木華研究中心預計的2023年乘用車智能終端裝配量將達到1416萬套計算,車載終端市場將至少達到424.8億美元的規模。
硬件之外,探索5G車聯網商業模式,或將催生出更大的市場。朱琳說:“未來硬件不是問題,更多挑戰來自運營端。如何整合各種信息并商業化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這也為市場留出了空間。”
當然,前景明朗的5G車聯網,也面臨不少挑戰。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5G車聯網的頻率、安全、標準等問題亟待解決,由此延伸出的倫理道德、法律管理等問題亦不容忽視。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