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海淀發布“人工智能”等領域扶持政策 重大項目最高支持2億元

日前,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發布會(2019年上半年)舉行。海淀區發布《關于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關于支持中關村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兩個產業政策,這是繼去年“海淀創新發展16條”后,海淀區又一次用一攬子政策推動創新發展。

數據顯示,海淀區聚集了全國近20%的人工智能企業,也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人工智能15條”包括強化原始創新能力提升、集中支持關鍵技術源頭創新、鼓勵發展早期和長期投資等。

具體如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發平臺和頂尖科學家團隊等創新主體,開展跨領域、跨學科、大協同的超前研究和創新攻關,對實現重大突破的項目最高給予2億元資金支持。支持企業圍繞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統等“卡脖子”領域開展攻關。海淀區將聯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起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創業基金,并設立1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早期投資、長期投資、分階段連續投資和產業鏈組合投資。

海淀區已經著手建設范圍100平方公里的中關村自動駕駛示范區,并建成全國首個封閉測試場地。“智能網聯汽車15條”包括:支持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建設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和開放測試區域等。海淀區將開放短途接駁、物流配送、智能清掃、智能公交等自動駕駛示范應用場景,探索“自動駕駛+共享出行”等新一代出行服務模式。

會上,海淀區與姚期智代表的世界知名科學家簽約共建海華信息技術前沿研究院。同時,圍繞微芯邊緣計算、自動駕駛、生物醫藥孵化、高端醫療器械、硬科技孵化、第三方服務等高精尖領域,與知名科學家、知名企業落地簽約一批重大項目。

海淀區率先在全市推出17個科技應用場景建設項目,包括智慧醫療、科技公園、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無人便利店等,以及金融風險智能監測、超高清視頻技術、非公黨建學習平臺、5G技術推廣等,并遴選具有代表性的5個項目意向簽約。

中國(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當天揭牌。海淀區還組建了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翠湖智能網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兩個市場化運營平臺,形成“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產業服務體系。

當天,海淀區還發布了“優化海淀區人才公租房保障和管理”“海淀區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產業空間資源管理和利用實施意見”兩個政策。放寬人才公租房申請限制,如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在本市有住房,但距離申請人工作單位超過15公里的,可申請人才公租房。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