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海洋局局長屈家樹11日在廣州介紹,2018年該省海洋生產總值1.9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24年位居中國首位;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23.2%,海洋經濟已成為廣東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11日,廣東正式發布《2018年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報告》和《2018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
據屈家樹介紹,廣東的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8年,該省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37.1∶61.2,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28.5億元、7169.9億元和11827.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0%、5.9%和11.2%。
廣東的主要海洋產業保持穩定增長。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漁業為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化工業和海洋電力業等產業增速較快。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水利用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等產業增速平穩。
下一步,廣東將繼續將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重點抓好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構建海洋經濟對外開放新格局等方面的工作。
在海洋災害方面,2018年,廣東省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居中國首位,但低于近5年廣東省海洋災害損失平均值,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3.78億元,造成死亡(含失蹤)4人;海洋災害以風暴潮災害為主。在各類海洋災害中,風暴潮災害造成全省直接經濟損失23.70億元,占海洋災害總損失的99.9%。(完)(記者 唐貴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