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繁多的互聯網+應用作為數字經濟發展中最活躍音符,對于推動社會資源共享,拉動信息消費增長,釋放數字經濟發展活力有著重要的意義。8月3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當前,在我國20歲~29歲網民群體中,人均手機App數量已達到54個,今年上半年,網絡支付、網絡音樂、即時通信、網絡購物和網絡外賣等應用的用戶規模增長率均超過5%,其中在線教育成為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應用,半年用戶增長率為15.5%。與此同時,互聯網應用在經歷了市場洗牌和監管規范之后,正在進入提質升級的新階段,互聯網應用生態逐漸形成,互聯網應用的布局不斷優化,互聯網應用繼續助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下沉市場成電商發展新動能
網絡外賣構建服務新生態
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39億,較2018年年底增長2871萬,占網民整體的74.8%。網絡購物市場保持較快發展,下沉市場、跨境電商、模式創新為網絡購物市場提供了新的增長動能:在地域方面,以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為代表的下沉市場拓展了網絡消費增長空間,電商平臺加速渠道下沉;在業態方面,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額持續增長,利好政策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在模式方面,直播帶貨、工廠電商、社區零售等新模式蓬勃發展,成為網絡消費增長新亮點。
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已達到4.21億,占網民整體數量的近一半。外賣平臺積極拓展服務入口,構建服務生態以擴大營收來源,今年上半年,美團外賣、餓了么在社區生鮮領域加速布局,平臺從外賣服務拓展到百貨、鮮花、藥品、生鮮等全品類即時配送,與新零售等相關業務深度融合,串聯起更多的生活服務場景,構建本地生活服務新生態。
互聯網理財提質升級
網絡支付場景不斷延伸
在新的監管政策之下,互聯網理財市場主體定位日漸清晰,互聯網理財市場由規模擴張向產品升級轉變。2019年上半年,已有超過30家銀行宣布設立理財子公司,互聯網貨幣基金規模擴張放緩,資產管理機構通過聚焦產品創新和風險管理方式,不斷擴大現金管理類和固定收益類理財的范圍,推出智能投顧、智能研投等智能金額理財服務。
繼掃碼支付普及之后,生物識別等技術與網絡支付業務繼續深度融合,催生出許多不依賴手機的新型支付方式,例如支付寶推出刷臉支付產品“蜻蜓”,微信支付也推出可接入POS機的刷臉支付產品“青蛙”。
網絡視頻生態逐步構建
短視頻加快與電商旅游融合
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7.59億,較2018年年底增長3391萬,占網民整體的88.8%。各大視頻平臺進一步細分內容品類,并對其進行專業化生產和運營,娛樂內容生態逐漸形成;各平臺以電視劇、電影、綜藝、動漫等核心產品為基礎,不斷向游戲、電競、音樂等新興產品類型拓展,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為中心,通過整合平臺內外資源實現聯動,形成視頻內容與音樂、文學、游戲、電商等領域協同的娛樂內容生態。
目前,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設立獨立的短視頻頻道,幫助用戶快速了解商品;與此同時,短視頻平臺積極與電商平臺合作,吸引用戶直接在短視頻應用內購買商品。在旅游領域,短視頻平臺與各大景區和城市合作,打造了諸多“網紅景點”和“網紅城市”,在帶動地方旅游收入增長的同時,短視頻自身也實現了商業模式的多元化。
此外,直播平臺也積極探索“直播+”模式,通過與電競、綜藝、文化、旅游、教育等產業結合,構建多元化、差異化的直播生態體系。
在線教育發展勢頭迅猛
新技術將彌補鄉村教育短板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在政策指引下,在線教育逐漸從城市延伸到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2.32億,較2018年年底增長3122萬,占網民整體的27.2%,較2018年年底增長530萬。
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部分鄉村地區視頻會議室、直播錄像室、多媒體教室等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名校名師課堂下鄉、家長課堂等形式逐漸普及,為鄉村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農村地區網民在線教育的使用率已達到17.6%。互聯網手段彌補了鄉村教育的短板,為偏遠地區青少年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提供了可能,為我國各地區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條件。未來,AI技術將進一步驅動個性化線上教育的實現,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師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解決方案。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