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前10月玩具出口逆勢大漲 中國玩具產業的地位短期內仍無可撼動

完善的玩具產業鏈配套、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高素質的生產管理和技術工人……今年以來,盡管面臨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外貿形勢,但業內人士認為,作為世界最大的玩具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玩具產業的地位短期內仍無可撼動。

記者在20日舉行的第32屆國際玩具及教育產品(深圳)展覽會暨產業運行情況通報會上了解到,今年1至10月,中國傳統玩具(海關稅則號9503項下產品,下同)出口1802.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32.2%。

廣東省玩具協會會長李卓明分析指出,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背景下,中國玩具出口不降反升,原因大致有以下兩方面:一是有采購商擔心貿易戰升級而提早下單出貨;二是企業鑒于中美貿易摩擦市場前景不明朗,積極開拓美國以外市場加以應對。

據悉,今年1至7月,中國傳統玩具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19.19%,而對歐盟增長36.28%、東盟56.58%、中東30.4%、拉美26.76%……增幅均遠高于美國,美國市場占中國玩具的出口份額從2017年的28.97%,下降為24.42%,市場替代趨勢較為明顯。

據李卓明介紹,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后,孩之寶、美泰等部分美資跨國品牌公司出于避險的需求,計劃把中國企業的部分訂單逐步轉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但現實是,目前東南亞玩具企業的生產技術、配套以及工人素質有限,無法滿足品牌公司對產品嚴格的質量和技術要求,所以,質量和技術要求高的產品訂單,目前仍須委托給中國企業生產。

隨著近年中國尤其是廣東等沿海地區的地租、人工、水電等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企業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轉移也成了各界關注焦點。李卓明認為,對此需要客觀分析:玩具國際品牌商的代工生產的確有向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地區轉移的趨勢,但其中也不斷出現新問題,一是這些東南亞國家勞動力總量不大,隨著遷入工廠數量增加,人工成本隨之快速上升,紅利逐漸消失;二是當地的生產技術、產品質量控制水平難滿足品牌方要求;三是相關配套產業不完備,困難較多。

至于中國玩具本土品牌,則基本不會向境外遷移。因為很多企業廠房都是買地自建,根基在此,另外還有一個本土文化認同的問題。這部分企業,會更積極地尋求出路,比如創新產品、優化營銷、拓展市場、到生產成本較低的省份開設分廠等。(完)(記者 郭軍)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