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共享出行經歷野蠻生長后 正進入“下半場”競賽

近年來,以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為代表的兩輪共享出行行業,在國內經歷野蠻生長后,正逐步進入“下半場”競賽。業內專家認為,隨著共享出行行業格局日漸清晰,共享出行企業需要回歸商業本質,從資本驅動向精細化運營轉變。同時,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也需要政府部門完善監管,在包容審慎基礎上鼓勵業態創新。

共享出行告別野蠻生長

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領域的典型代表,在最近三年多時間里,以其價格低廉、隨騎隨行的優勢,解決了廣大用戶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接駁難題,成為交通出行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興力量。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達到178.2億元左右,用戶規模達到3億人左右。2019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達到236.8億元,用戶規模達到3.8億人。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共享單車市場主要有哈啰、美團(原摩拜)、青桔,三家合計約占市場份額的95%。共享助力車/電動自動車主要有哈啰、街兔、美團(原摩拜)等主流品牌,約占市場份額的90%。

哈啰出行政府事務部總監鄧生表示,共享經濟高速增長,已經成為帶動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共享出行的發展,對共享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同時,共享出行在城市公共出行服務領域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未來,智能共享出行將成為塑造智慧城市和數字交通的關鍵要素。

“雖然共享單車發展時間不長,但是現在已經進入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表示,從企業來看,已由野蠻生長發展到基本穩定;從行業來看,已經凸顯基本的行業發展格局;從生態來看,需要為行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生態。這意味著,共享出行行業的下一步發展,有賴于生態環境的優化,同時也需要有更多方面的合作、配套和互動。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俞光耀判斷:“對于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前一段時間政府、企業、社會都沒有準備好,所以出現了一些亂象,現在到了可以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

行業精細化運營成共識

今年以來,在建設交通強國、鼓勵共享經濟、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共享出行行業在以“精耕細作”、向技術和效率要效益為主線的下半場中穩步前進。頭部企業不再使用高速擴張的市場占領策略,而開始逐步優化投入區域,壓縮運維成本,探索更多商業化盈利模式,提升服務質量,謀求長期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共享經濟包括存量共享和增量共享,單靠資本去驅動增量共享,這里面存在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江浩然坦言,“過去單車行業的主導思維曾是一味大量投入,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只能讓行業曇花一現。”

據哈啰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介紹,2019年,共享出行行業不再比拼燒錢,而是將精力轉向精細化運營,提高自身造血能力,讓企業業務變成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業務。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小企業會逐漸退出。

前些年,國內不少城市曾同時出現共享單車“人沒車騎”和“車沒人騎”的怪象,正是粗放運維、調度機制不科學所致。早期,共享單車行業比拼誰更快、誰更有錢,誰可以將車更快地送到用戶面前。而在后期,共享單車行業更看重企業的長期核心競爭力,包括企業運營能力、運營效率、成本控制能力等。“現在,共享出行行業都在往精細化運營方向轉變。”李開逐稱。

針對2019年國內共享單車行業發展狀況,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近期表示,一方面,主要運營企業正在將精力轉向精細化經營、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經營逐漸回歸理性;另一方面,由于主要運營企業掌握了市場空間,大部分中小型運營企業陸續退場,在平臺發展空間有限的條件下,部分單車平臺被并入大型平臺生態體系。

政府企業公眾都不能少

當前,共享出行行業正加速由亂向治、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但也面臨諸多監管難題,比如,行業面臨“一刀切”式管理;一些城市下發“禁投令”,對共享單車進行“總量控制”,但政策卻缺乏動態調控及退出機制;針對部分城市共享單車已車多為患、嚴重擠占城市公共空間現象,多地政府對超量投放單車予以清繳,但執行收繳及暫存車輛較為隨意等。

共享出行的發展仍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上海市政協原副秘書長高美琴建議,一方面,運營企業應加強路面車輛調度和停放管理;另一方面,應形成政府企業共治共管局面,細化規則、信息共享,讓政府監督企業、企業監督用戶。

屠光紹認為,兩輪共享出行具有綜合屬性,同時屬于新經濟、綠色經濟等范疇,不同于以往其它商業模式,運營企業必須將經營活動與社會需求、商業模式創新、社會責任、政府服務四個維度緊密結合起來。“對共享出行企業來講,既要重視消費者體驗和需求,也要對行業進行持續細化,誰能在這方面做得更好,誰就能抓住未來的需求。”

“不管什么行業,歸根結底還要靠經營去賺錢,靠資本驅動肯定長久不了。”江浩然表示,共享出行企業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場景。在我國重點發展集約化出行方式和軌道交通的大背景下,兩輪共享出行企業應轉變思維方式,將自己的服務“綁定”到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中去,打造符合中國特色的共享出行。

兩輪共享出行要行穩致遠,政府監管、行業引導不能缺位。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陜西省委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李香菊表示:“部分一線城市此前先后頒布單車‘禁投令’,暴露出一些法規政策及城市管理滯后于新經濟發展的情況,‘一刀切’式粗放管理亟須改變。”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