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到2019年,北汽新能源走過十年,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0起步,到今日擁有50萬車主,立于新能源汽車企業頭部行列,北汽新能源都始終秉持著開放合作的態度,共同構建新能源汽車生態圈。
站在成立十年的節點上,北汽新能源正式發布了“2029計劃”,謀定下一個十年,北汽新能源將積極推動出行生態變革,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現代城市治理,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大格局。
率先領跑時代縮影
“當前,中國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產銷國和最大的市場。那么哪個省份、哪個城市又是中國最大的市場?”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徐和誼在大會上拋出上述問題。隨即他給出答案:北京。而北汽新能源在其中做了很多努力。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具備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截至2019年12月底,北京市推廣純電動新能源30.9萬輛,累計建成20.1萬個充電樁,整體水平全國領先。徐和誼認為,從2009年的“十城千輛”開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如今培育出一個新興產業、一個龐大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純電動領域,北汽新能源已連續7年產銷量全國第一。2017年,北汽新能源首次超越特斯拉奪得全球純電動車銷量第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早在2009年,北汽集團率先布局了新能源汽車。北汽新能源的發展歷程可謂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時代縮影和真實寫照。
2009年,是中國汽車發展史上的“多事之年”。那一年,中國以1300余萬輛的產銷業績,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那一年,美國通用破產重組,大眾收購保時捷,克菜斯勒與菲亞特結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各大跨國車企紛紛加強在華戰略;那一年,國內汽車界正圍繞“能否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爭論不休……
“北汽新能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一開始,我們不被人理解、不被看好。”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馬仿列回顧那段歷史有些動情,“我們滿懷期待,把第一批產品推向市場時,市場卻一片冰冷,整整6個月,我們只賣出了一輛車。”
“有過失望,有過瘋狂”大會現場北汽新能源員工改編的一首《拾光》道出了開拓者的成長。
十年成歌,北汽新能源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在行業不景氣的2019年,北汽新能源逆勢而上,銷量達15萬輛,連續7年蟬聯中國純電動車銷量冠軍;EU系列成年度爆款車型。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上,北汽新能源榮獲2冠3亞;斥資20.51億元打造國際一流的新能源試驗中心正式啟用;新BEIJING品牌發布,致力于品牌向上。
深化改革實力說話
“北汽新能源堅持創新驅動。我們從三電核心技術著手,逐漸形成技術先發優勢,并以“達爾文系統”技術品牌發布為標志,全面進入整車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從燃油車改裝起步,到現在已構建起全新平臺正向開發的體系能力,形成了‘大中小’‘高中低’的產品矩陣。”馬仿列透露,“北汽新能源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首款車型將在今年8月正式量產。”
北汽新能源在開拓市場的同時,還聚焦自動駕駛、共享汽車、大數據等前沿領域,成功對接智能制造、電力、新能源、儲能等多個行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其網約車、公務車、駕培車等細分市場業務均取得積極進展。與此同時,北汽新能源還率先布局能源管理、大數據平臺等領域,以模式和業態的創新,拓展新能源汽車未來的全新增長極。
“有人說,北汽新能源是‘最不像國企的國企’。從誕生之日起,我們就是北汽集團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馬仿列表示,“多年來北汽新能源擁抱變革,持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股權融合引入各類投資主體,率先登陸A股市場,強化資本運作能力。北汽新能源持續提高現代化企業治理水平,在市場化薪酬激勵、員工持股試點以及職業經理人、合伙人機制等諸多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
談及北汽新能源的創新,不可不提換電模式。北汽新能源在全國15個城市,累計投放換電車輛1.6萬輛,建成換電站187座,規模居全球首位。
“換電模式有很多優勢,首先,換電時間一般為三分鐘以內,與燃油車加油相當。其次,峰谷電價集中充電,對電網對沖擊也最小。再者,消費者無需再購買電池,購車成本大幅下降。此外,換電模式還可實現電池梯次利用,延長電池20%使用壽命。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經有一萬輛車實現了車電分離。”馬仿列表示,“換電模式是充電模式有效的技術補充,盡管距離目標還有一定差距,但總體是滿意的。北京市政府要在3年內全部將燃油出租車,全部換成純電、可換模式的出租車,今年指標大概是2萬輛。全國還將新增100座換電站。”
二次破局重新出發
10年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屬于1.0時代,有著低續航、低智能化、高政府采購、強政府補貼等標簽。王鐵錚是北京第一位新能源汽車私家車車主。2015年王鐵錚購買了一輛北汽新能源E150EV。如今,王鐵錚已駕上了他的第二輛新能源車——北汽新能源BEIJING-EU5。兩車間的續航里程也從150公里提升到了500公里。王鐵錚說:“再次選擇是因為信任。”
車主的信任,也是北汽新能源自我迭代的動力。馬仿列在會上正式發布了北汽新能源“2029計劃”,提出了“一個目標,兩大路徑,三大舉措,四大體系”的路線圖。“我們正式揮別衛藍之旅1.0時代,開創衛藍之旅2.0新時代。”
談及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對自主品牌的沖擊,連慶鋒直言,“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傳統燃油車,現在大家都致力于把新能源汽車蛋糕做大,為長遠發展賦能。北汽新能源有足夠實力,也無懼競爭。特斯拉的進入將加速整個產業發展。”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遭受“寒冬”,產銷量與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均呈現負增長,產銷首次出現下滑。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連慶鋒表示,要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實現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二次破局。他同時指出,破局的關鍵,就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回歸核心業務和價值創造,聚焦核心技術突破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著力解決行業痛點,補齊行業短板,加速行業成熟。
“2029計劃”無疑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更多信心。“隨著材料成本、用車成本的逐步降低,以及智能網聯技術的不斷賦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正在進入全新的時代。”徐和誼表示,北汽新能源將堅持做好聯動和協同創新,不斷打造全產業鏈體系的綜合競爭力和發展質量,擁抱變化、把握機遇和應對挑戰,開創行業發展新局面。
北汽新能源“2029計劃”,提出了“一個目標,兩大路徑,三大舉措,四大體系”的路線圖,謀定下一個十年。
“一個目標”是堅持“一個衛藍夢,兩個世界級”的企業愿景;
“兩大路徑”是打造行業命運共同體和全面參與國際競爭。
“三大舉措”:一、構建數字化研發能力。整合全球優質資源、頂尖技術、專業人才,建成世界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中心,推動軟件定義汽車,打造實現自進化的汽車“大腦”和“神經系統”;二、豐富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型譜。打造3個以上電動汽車專屬平臺,開發10余款新能源汽車產品系列,40余款全新產品,滿足人們生活出行各個場景需求。全面實現L4-L5級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銷售超過50%;三、打造AI工廠,實現C2M的個性化生產。通過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建立集成客戶、供應商、工廠和環境于一體的大規模定制化生產模式,高效、準確響應顧客需求。
“四大體系”
一、全面布局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等技術的前瞻研發與戰略合作,打造涵蓋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為主的“三位一體”的能源驅動系統,實現未來多元化能源體系出行場景。
二、構建基于5G/6G的采集-通信-數據-分析為一體的車-路-云大數據管理中心,讓豐富的出行生態以汽車為載體實現互聯共享,解放人、愉悅人、守護人,讓用戶擁有更智能、更舒適、更安全的出行體驗。
三、積極構建新型“融合式”全生命周期客戶服務體系,打造“線上-線下”、“體驗-交付”一體化的無縫隙全新營銷網絡體系,將精準服務貫穿于全生命周期的客戶生活場景,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實現與用戶的高度黏合。
四、建成能源網與車、車與車、車與能源網的智慧能源生態體系。積極布局智慧充電、電池評估與管理、梯次儲能和能源管理等業務,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搭建充電云平臺、儲能云平臺、能源服務云平臺,為客戶提供智慧能源系統解決方案。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