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 >

中國北斗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十屆年會將在鄭州舉行

10月10日,中國北斗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十屆年會將在鄭州舉行。這是繼第八屆大會后,中國北斗應用大會再次相約鄭州。大會緣何再次落戶鄭州?日前,記者采訪了相關負責人和專家。

“落戶鄭州,首先源于獨特的區位優勢。”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江濤說,鄭州位于全國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能夠對全國起到輻射和帶動作用。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省近年來在北斗示范應用方面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

在這批重大成果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建成的北斗地面基站增強系統——河南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

何為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北斗衛星信號的接收、處理、分發裝置。受設備等各種干擾,北斗衛星信號會產生誤差,需要地面的基準服務系統進行修正,來為用戶提供高效、精準的導航定位服務需求。

省測繪工程院副院長張留民告訴記者,我省這套基準服務系統完全自主可控、安全性高。無論是接收裝備,還是系統數據解算軟件、服務發布平臺,都實現了國產,打破了以往基準站以GPS信號為主、軟硬件設備依賴進口的局面。

基準服務系統的應用,測繪技術人員最先嘗到甜頭。“傳統的測繪作業模式被革新了,原來四五個小時的測繪工作,現在一個小時就能完成。”測繪技術人員劉永坤告訴記者,在省內,平均30公里就有一個基準站,有效保證了定位的精度和速度。

事實上,基準服務系統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測繪作業模式,還為防災減災、自然資源監測、無人駕駛等領域注入全新的發展動能。

在林州市橫水鎮吳家井村地質災害隱患點,就運行著一個基于北斗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綜合管理平臺,設備雖看似簡單,卻能夠實時監測位移、雨量,準確判斷地質災害。

“哪怕在無常規通信網絡條件下,監測點的任何細小變化,也能通過北斗數據傳輸終端實時傳輸到遠程數據中心。”省測繪工程院CORS管理中心主任朱洪江介紹,綜合管理平臺通過自動處理、分析、計算監測數據,能夠實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結果。

當然,高精度的數據,也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傳輸速度,以便讓北斗更廣泛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我們正在積極推動5G+北斗的全面融合。”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廳已與中國移動河南公司簽署了5G+自然資源戰略合作協議,在北斗應用信息化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探索北斗更泛在的社會化應用,為城市管理、規劃、商業應用提供更精確的決策支撐。

關鍵詞: 中國 北斗 衛星導航 位置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