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濱區嚴格遵照《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寶雞市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辦法》,以“作業革命”為突破口,為作業“賦能”,為課堂“提質”,為學生“減負”,促進“雙減”落地。
——建章立制,統一思想,在作業“量”上做減法。認真落實教育部“五項管理”及“雙減”政策要求不打折扣,從加強四項制度設計做起,嚴控作業總量。一是“五個不許”機制。不許教師讓學生購買未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查通過的教輔資料;不許教師不加選擇地成頁、成冊布置作業;不許教師布置與課堂教學內容脫節的作業;不許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不許教師讓學生自己對答案式批改作業。二是教師試做機制。凡是要求學生做的作業,提倡教師先做一遍,研判作業難度與完成時間并在年級組內適度調整。三是統籌協商機制。學生每日作業由管理員統一負責收集、整理、公示,并聽取學生意見,如作業太多,則與科任教師溝通重新發布。四是考評監測機制。堅持“日公示,周上報,月反饋”。作業每日公示,接受教師、學生、家長的監督;各科每周作業交教導處存檔;學校每月組織一次學生、家長問卷調查,調研作業量、教師批改及學生糾錯情況,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
——科學設計,精準定位,在作業“質”上做加法。將作業研究作為校本教研重點,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學情從四個方面提高作業設計、批閱、診斷能力,確保作業減量不減質。一是與教學目標掛鉤,精準定位作業目標。作業目標要能夠反映教學目標的達成,能夠促進對單元知識的有效落實和鞏固。二是與學生需求匹配,科學設計作業內容。作業設計要符合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指向學生的深度學習,做到內容科學,難易適宜,答案合理。三是與教學改進對接,精心開展作業批閱。作業教師全批全改并做好兩個記錄:記錄學生獨特的解題思路與方法,肯定學生的創新;記錄學生的典型錯例,精準分析學情,調整教學策略。四是與素養提升契合,精心實施作業反饋。采用“共性+個性”的作業反饋模式。普遍性錯誤集中講評,差異性問題分組交流,個性化問題面對面輔導,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升素養。
——創新途徑,規范流程,在作業“類”上做乘法。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不斷創新作業形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校完善教學管理、開展科學評價、提高教育質量。一是優化基礎作業。要求教師通過批閱注釋實現與學生的“對話”。二是鼓勵創新作業。通過設計思維導圖、家庭實驗、體驗性作業、社團活動作業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是豐富家庭作業。提倡設計“勞動+鍛煉+閱讀”為主的家庭作業,實現巧雙手、強體魄、拓視野,實現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四是注重作業設計。注重作業的層次性和趣味性,照顧不同層次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作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創造空間;注重作業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樂于創新的良好習慣。
來源:寶雞市教育局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