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 >

湖南長沙市芙蓉區召開“雙減”工作推進會狠抓落實

長沙市芙蓉區以“減負不減責任,減負不減質量”為目標,成立“雙減”工作專班,召開“雙減”工作推進會狠抓落實,大力推動校內“減負”,全面加強校外監管,統籌實施“五項管理”,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構建學校、家庭及社會協同育人的教育生態。

大力推動校內“減負”。一是優化課堂教學。以教育部“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為抓手,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深度融合,整體推進智慧教育,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獲得感。與北師大簽訂合作協議,探索“項目化學習”,發揮名師骨干輻射作用,成立新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團隊,建設優質資源共享庫。二是優化作業管理。實施作業管理“三員制”,由學生擔任協調員、家長擔任監督員、班主任擔任統籌員,控制作業時長和總量。開展中小學創新作業設計評比專項行動,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作業,實現學生作業減數量、提質量、增變量。進行綜合類作業設計研究,解決作業質量與科學評價的問題。三是提質課后服務。遴選引進30家課后服務第三方機構、25家體育俱樂部、22家藝術俱樂部,豐富了課后服務的師資力量及課程資源,目前全區課后服務參與學校覆蓋率達100%,保證了有需求的學生100%參與,教師參與達94.59%。四是關注綜合發展。率先實現區域游泳課程全覆蓋,為全區所有年級學生提供10課時免費游泳課程。開展區首屆創客節,搭建展示舞臺,充分利用“人人通”網絡平臺,實施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堅持“五育并舉”多角度評價學生。五是多方宣傳聯動。開展“雙減”優秀論文、案例、短視頻征集活動,宣傳減負階段性成效,凝聚學校、師生、家長共識。以調查問卷、家長座談等方式,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引導家長樹立科學教育理念,正確看待課外培育。

全面加強校外監管。一是解讀政策。組織專題會議對民辦培訓學校負責人進行政策解讀,并積極對接提供轉型咨詢。制定并下發《芙蓉區培訓學校規范辦學行為“十條禁令”》,發布《關于“減輕校外培訓負擔”致家長朋友的一封信》,引導家長理性消費,謹慎繳費。二是規范引導。“雙減”政策頒布起,區教育局立即停止了分校教學點備案工作。為規范培訓機構復課工作,組織專家對全區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秋季學期擬開設課程進行審核備案,聯合區衛健局開展開學前防疫檢查,聯合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重新審核培訓機構辦學條件。三是專項治理。聯合區行政執法、公安、市監等部門,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圍繞無證辦學、違規收費和培訓安全隱患等方面,共查處4起無證辦學和6起違規辦學行為。四是協調維穩。成立規范校外培訓風險防控專項工作組,動態掌握校外培訓機構運營情況,第一時間發布維穩預警,約談師資不穩定、退費投訴較多的機構法人,責令其妥善處理退費。全區共排查不穩定民辦培訓機構116個,對4個重點維穩機構實行“日報制”,對退費投訴糾紛較多的機構實行“周報制”。五是常態督查。組建13個督查組在轄區內對學科類周末上課、無證辦學等違規行為開展網格化排查,勸導學生家長120余人,截至目前,芙蓉區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達54.42%。

統籌實施“五項管理”。一是分工合作聚共識。通過會議、校園廣播、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加大宣傳。印發《芙蓉區關于組織責任督學開展“五項管理”專項督導實施細則》,組織集中培訓,主管部門分別對各中小學、民辦培訓機構提出自查自糾要求。二是夯實常規強管理。建立作業監管統籌協調機制,加強教師作業管理工作考核;建立睡眠監測機制,定期開展睡眠質量調查;制定手機進校園申請制度,嚴格管控用手機布置或完成作業的行為;將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納入學校的日常管理;建立校內讀物定期清理制度,依照“12條負面清單”核查遴選、登記造冊。三是強化督導抓落實。深入全區159所中小學和民辦培訓學校,采取校園巡查、查閱資料、問卷調查、推門聽課、走訪座談等方式,先后開展“五項管理”專項督導、減負督查及“回頭看”。目前,收到學生和家長問卷3400余份,排查整改191個問題,發出督導意見書42份、通報1份,約談1人次,形成了“發現問題—建立臺賬—整改落實”的閉環管理。

來源:湖南省教育廳

關鍵詞: 長沙 芙蓉區 雙減 推進會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