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兩項改革教育“后半篇”文章工作,江安縣教育系統以學校布局調整為切入點,堅持“四化并舉”工作思路,著力解決“城擠、鄉弱、村空”問題,推動全縣基礎教育學校校點布局從分散低效型向集約高效性轉變,促進全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多元化調整學校布局。為解決全縣校點布局散、師資利用效率低、法人單位多、管理成本高等問題,按照集中集約的辦學原則,以小學向鄉鎮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鎮或片區集中、高中向縣城集中為目標,通過“撤、降、剝、停、建”五項工作舉措優化全縣學校布局,努力使學校布局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流動趨勢。全縣撤并生源持續萎縮、學生人數不足100人村小;降格學生規模小、人數不足200人的基點校為非法人單位;剝離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附屬初中部和鄉鎮初中高中校點高中部;停辦生源萎縮、在校生人數不足400人的單設初中;建設一批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根據全縣基礎教育學校布局優化調整的需要,按照優質均衡標準進行規劃建設。預計到2025年,調整各類學校(點)72所,占總校(點)數的54.1%,其中撤并47所、降格12所、剝離9所、停辦4所;新建中小學(幼兒園)10所,規劃投資8.34億元,新增學位11160個,其中學前教育學位2160個、小學學位4000個、初中學位2000個,新增城區普通高中學位3000個。
二是集約化推進學校管理。持續深化片區教育督導組管理模式,建立實施教育督導責任區制度,實現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強化督查指導,提升管理效能。試點推行學區化管理,探索設立學區長學校。以“西城小學”為例,將今年新建投入使用的城區小壩小學作為西城小學分校,設立城中校區和小壩校區,進行學區化管理改革試點,發揮優質學校資源優勢,兩個校區實行“五統一”管理,即課程建設、師資調配、師培師訓、物資供給、財務管理等方面實行統一運行管理,通過一體化管理、強校托新校、捆綁式發展等方式,統籌布局調整學校的師資配備,做好調整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的分流安置工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促進學校優質均衡、整體發展。2021年全縣調整校級管理人員61人,中層管理人員115人,退出校級后備干部管理42名、補充54名,城招教師89人,交流鄉鎮非控制區學校教師59人、城區及鄉鎮控制區學校12人,新聘用教師共170人,銀齡計劃招聘教師30人,安置退役軍人2人,進一步提高了教師使用效益。
三是特色化開展示范創建。堅持“五育”并舉,打造品牌示范學校。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省、市各級各類示范學校、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增強示范帶動作用,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通過示范校的創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縣規劃創建德智體美勞一體化發展示范學校12所、省級示范性幼兒園5所、義務教育高品質學校6所、普通高中引領性示范性、特色發展示范校1所。
四是專業化建設教師隊伍。(一)全面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深化教師講課賽、技能大賽特色品牌,全覆蓋、多形式開展,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夯實教師專業發展主體地位。扎實開展“國培”、骨干教師、新上崗教師、學科教師、畢業班復習研討等各類培訓,實現教師全員培訓,為教師專業成長、個人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增加教師專業發展內生動力。全縣參加國家級培訓109人次、省級培訓4558人次、市級培訓268人次、縣級培訓3317人次;開展送教下鄉活動13次;選拔了15名教師前往“三區”支教,40教師縣內支教;3128對教師結對幫扶;舉辦江安教育論壇2期;堅持開展教師講課賽,參加教師達715人次;推送參加省、市講課賽131人,20人次獲省等級獎,111人次獲市級獎。(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要求,持續推進黨員和骨干教師“雙向培養”機制,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江安縣人民政府命名第三屆“江安名師”59名;縣教體局命名第三屆“學科帶頭人”41名,考核確定縣級骨干教師369名,評選市級骨干教師培養人選134名,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76名、縣級骨干教師培養人選511名;表彰“宜賓英才計劃”宜賓名師1名,市優秀教師6名、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名、市優秀鄉村教師9名、市優秀青年教師6名,市優秀督學1名、市優秀先進集體1個、履行教育職責先進集體3個、履行教育職責先進個人1名,縣級各類優秀教師共計202名。(三)推進教師安身、安心工程,弘揚尊師敬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增強績效工資的激勵功能,激發教師工作熱情。
來源:江安縣教育和體育局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