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 >

四川綿陽市以“三個堅持”積極穩妥 有力有序推進“雙減”工作

綿陽市深入學習關于“雙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雙減”意見,按照“校外治理、校內保障、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以“三個堅持”積極穩妥、有力有序推進“雙減”工作。

一、堅持高位統籌,抓緊抓實工作部署。

把“雙減”工作擺在全市突出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謀在深處、干在實處。高標準謀劃推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減”工作,自暑假以來,切實統籌校內與校外、統籌改革與穩定,強力部署推動各項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批示督辦,分管領導牽頭主抓,先后召開工作會、推進會、協調會等9次,印發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相關配套文件14個,就抓細抓實“雙減”工作進行部署安排。成立市、縣、校三級“雙減”工作專班,建立全市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和風險化解處置專門協調機制,研究出臺風險化解處置專項工作方案,統籌18個市級部門聯動開展風險隱患和矛盾糾紛化解調處工作,全力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多層次宣傳引導。對教育系統,采取召開會議、集中培訓等方式,組織深入學習“雙減”政策,確保率先學深悟透。對家長及社會,利用“綿陽教體”官方微信、中小學校企業微信號以及“綿陽日報”“綿陽觀察”“綿陽政事”等地方主流媒體,發布“雙減”政策信息180余條次,向全市中小學生家長定向推送校外培訓提醒函、告知書等4次,閱讀量達70萬+。挖掘梳理典型經驗,高新區火炬實小課后服務入選全省“雙減”工作十大典型案例,科創區課后服務工作被央視“朝聞天下”欄目采用。全覆蓋督導檢查。把“雙減”工作列為教育督導“一號工程”,納入對縣市區(園區)政府履職督導評價,采取“常規督導+專項督導”方式“全面督、經常督、強力督”,全市280名責任督學累計開展督導3216校次,實現全市中小學校“月月覆蓋、校校覆蓋”,發出督導通報和整改通知98份,約談相關負責同志55人次;近期組建10個工作組,集中兩周時間對14個縣市區(園區)進行了全覆蓋專項督導。將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五項管理、課后服務等納入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督促學校落實好“雙減”政策。建立完善“雙減”工作“日報”“周報”“半月報”和定期調度工作機制,動態跟蹤監測各地工作進展。集中公布市、縣兩級“雙減”違規問題、中小學有償補課問題舉報渠道,形成社會監督合力。

二、堅持全面規范,從嚴治理校外培訓。

以學科類培訓為重點,從嚴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從嚴監管培訓內容。建立校外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備案審核制度,出臺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項目鑒別指引,明晰培訓項目鑒定標準、方法和程序,嚴防培訓機構“打擦邊球”等逃避監管的行為。從嚴監管辦學行為。自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建立周末專項檢查制度,采取“明查+暗訪”“隨機+定向”等方式,市、縣聯動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多輪次、常態化督導檢查;教體、市場監管部門聯合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專項檢查,紀檢監察部門組織開展“點穴式”檢查整治,多管齊下、深挖細查培訓機構在辦學資質、培訓時間、培訓師資、虛假宣傳、疫情防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累計檢查培訓機構2842家次,督促整改問題機構79家。從嚴管控培訓廣告。市教體、市場監管部門在全省率先發布《規范校外培訓廣告行為的行政提示函》,全面清理培訓廣告,堅決整頓校外培訓營銷亂象。突出源頭管控。明確學科類培訓機構只減不增,市教體、民政、市場監管部門細化制定“營轉非”工作流程,分類明確“營轉非”、機構轉型、終止辦學三個指引,開展政策培訓,開辟“綠色通道”,積極引導機構轉型或良性退出,堅決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突出風險防控。組織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4輪系統摸排,將校外培訓治理納入網格員日常聯系和巡查范圍,開展風險隱患大排查,全面摸清校外培訓機構基本情況和風險底數,健全動態排查、監測、研判、預警工作機制,科學評估低、中、高風險等級,確保問題及早發現、及時化解。著力從源頭上防范培訓機構“跑路”等重大風險,印發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的通知,確定2個區開展預收費監管試點工作,擬訂《綿陽市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工作方案》及《管理規則》,全面推行預收費托管資金監管模式。

三、堅持提質增效,做優做強育人陣地。

堅持“減負”“提質”兩手抓,按照作業減負、課堂提質,校外減負、校內增效的思路,通過多種途徑促進校內服務質量“做加法”,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針對性開展摸底調研。緊扣課后服務、假期托管、教學質量等群眾關注熱點,采取座談交流、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方式,面向10萬余名師生家長收集意見并建立臺賬,摸清群眾期盼點和工作難點、堵點,為提升工作質效奠定基礎。提高作業管理水平。及早出臺加強“五項管理”措施20條,督導各地各校制訂作業管理“一校一案”。在全省率先研究下發《義務教育階段語文等12個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指導學校和教師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全面建立校內作業公示制度,實現全市472所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提高課后服務水平。研究擬訂課后服務實施意見,督導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完善課后服務實施方案,開展課后服務試驗區(校)遴選工作,通過課后服務配合做好減負工作,緩解家長因“雙減”帶來的焦慮。全市共有453所義務教育學校(寄宿制學校除外)開展課后服務,35.85萬余名義務教育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占比99.25%;2.38萬余名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占比96.73%,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寄宿制學校除外)全覆蓋,有意愿參加的學生全覆蓋,家長滿意率達到97.96%。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積極參與全省“課堂教學大比武”暨“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活動,牽引學校和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結合綿陽基礎教育特色和優勢,研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監測,科學診斷學情教情。舉辦“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義務教育學校高質量發展論壇”,圍繞“雙減”背景下的義務教育學校高質量發展主題,深入探討學校高質量發展路徑。制定《精準提升中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督查巡查方案》,實行局長、校長、年級組長定期聽評課,形成隨機推門錄課常態化機制,督促各地各校不斷優化教學方式。

來源:綿陽教體局

關鍵詞: 四川 綿陽市 三個堅持 雙減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