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 >

四川洪雅縣全面深化體教融合 推動全縣體育事業穩步發展

為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精神,洪雅縣下好“先手棋”、做好“團體操”、打好“組合”拳,全面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推動全縣體育事業穩步發展。

“三位一體”,下好學校體育“先手棋”

立足課堂,發揮體育教學“主導作用”。一是各校按國家規定配備專職體育教師,配齊配足體育器材。二是各校開齊開足體育課,指導學生開展常規體育訓練,定期開展學生體質達標檢測。三是各校根據實際創編體育校本教材,讓體育教學有章可循、收獲實效。四是推進“一校一品”學校體育模式,成功創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7所、全國校園籃球學校2所;陽光體育示范學校省級1所、市級4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級1所、市級5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個。

依托活動,發揮體育活動“輔助功用”。一是積極推進足球項目普及,著力打造校園聯賽、俱樂部聯賽和營地夏令營三項品牌。女子足球隊取得省錦標賽第6名,市足球比賽冠軍2次,亞軍一次。二是深入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的體育鍛煉活動。三是組建學區體育社團,選派優秀體育教師擔任教練,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對體育特長生進行訓練,培養體育好苗子。四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各類體育比賽,成績優異。

完善設施,發揮體育設施“保障功能”。投入3600多萬元,新增體育用地200余畝,新建學校標準400米塑膠場地3個、標準11人制足球運動場5個、標準8人制足球運動場5個。各校還根據實際情況配置足球運動場43個。

“多措并舉”,做好群眾體育“團體操”

堅持“四化”要求,全面實施“小康健身工程”。按照群眾體育“組織網絡社會化、場地設施多樣化、健身指導科學化、健身活動生活化”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興辦相結合,全面實施“小康健身工程”。全縣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城市社區、鄉鎮、村15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2017年,洪雅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玉屏山先后兩年被評為“全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

遵循“三為”方針,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堅持“城市體育以社區為主,青少年體育以學校為主,農村體育以鎮、村為主”方針,大力推進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定期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和全縣籃球、足球等各類體育比賽。先后承辦了2017年“七里坪杯”全國健身錦標賽、2018年中國玉屏山第三屆國際長板速降公開、2019年全國健步走四川七里坪站比賽。2019年,省全民健身運動會羽毛球比賽青少年組混合雙打一等獎。

推進“二維”建設,同步完善“城鄉體育設施”。全縣統籌協調,同步推進“二維”(城鎮和鄉村)體育設施建設,實現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2020年底,投資1.2億元,占地66203平方米的縣文體中心建成投用。全縣城區有公共體育廣場5個,社區活動中心5個,全民健身步道總長10公里。各鎮(鄉)、街道行政村(小區)有籃球場184個,健身路徑213條,室內體育活動室56個,體育場地面積61.58萬平方米。

“三創結合”,打好競技體育“組合拳”

創辦“業余”體校,加強專業指導。創辦業余體校1所,聘用教練員8名,在訓運動員50余名,代表市承擔省運動會青少年足球、射箭、拳擊等參賽項目訓練任務。運動員曾榮獲里約殘奧會“五金一銀”、全國二青會皮劃艇比賽冠軍、全國少年男子拳擊錦標賽48KG級第三名,省青少年錦標賽射箭第二名、拳擊第三名、足球第六名。

創設“實戰”模式,提升訓練實效。搭建體育比賽平臺,開展校內比賽、學區聯賽、全縣競賽,以賽促訓,提升學生體育競技水平。以足球比賽為例,每年組織班級比賽、校級聯賽、學區聯賽400余場次,參加縣級、市級、省級乃至全國足球賽50余場次,舉辦青少年足球邀請賽30余場次。女足運動員羅俊莎、邵利君選入省集訓隊,代表四川省參加2025年全國運動會。

創新“師培”方式,提升教師素養。采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方式,不斷提高全縣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以足球師資培訓為例,邀請省足協、成都體院、樂山師院的足球專業教練對全縣體育教師進行足球專業技能培訓;選派教師參加省級、全國的教練員培訓。全縣現有C級教練員2名、D級教練員4名、E級教練員4名。

來源: 洪雅縣教育和體育局

關鍵詞: 洪雅縣 體教 融合 體育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