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嘉興市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山海協作工作要求,不斷完善合作機制,創新交流形式,集聚支援力量,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為對口地區提供教育幫扶,高質量推動教育山海協作工作向縱深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為我省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增添教育亮色。近三年來,該市與省內對口地區校際結對162對,教師結對197次,共有819名教師參與送教活動,2274名教師參與對口地區的“互聯網+教育”活動,覆蓋了中學、小學、幼兒園全學段。
優化協作機制,共集教育合力
一是組織機制更健全。嘉興市教育局成立教育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教育山海協作工作,每年召開教育對口支援工作會議,明確年度工作目標,推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立足校情,加強與省內對口地區開展教育山海協作,保障各項工作任務全面落實。
二是保障機制更有力。把教育山海協作納入市教育局年度工作要點和對縣(市、區)教育工作業績考核,壓實各縣(市、區)教育部門工作責任。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均與對口地區教育部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保障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形成集全市之力推進的工作合力。嘉興市教育局與麗水市教育局、麗水市蓮都區教育局簽訂了山海協作合作協議,已累計向蓮都區捐助250萬元。
三是交流機制更完善。不斷完善教育山海協作機制,建立了市級、縣級、校級三級常態化教育交流制度,圍繞區域教育改革、教育教學管理、校園文化建設、辦學水平提升等多個層面,加強與對口地區對應層面的交流合作,打造多層次、寬領域的山海協作協同發展格局。
強化人才支援,共提教學水平
一是開展精準智力援助。推動全市高職院校、中小學、幼兒園優秀管理干部和專業骨干教師,采用教師支教、專題輔導、現場教學、交流研討等方式提升對口地區教育教學水平。如,2021年12月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培訓團隊赴麗水舉辦2021嘉興·麗水山海協作干部培訓班,為近40名當地干部學員、致富帶頭人和部分嘉興赴麗水掛職干部開課培訓,發揮職教優勢,助力共同富裕。
二是實施多元教育培訓。積極邀請對口地區教師到嘉興市交流培訓,接收對口地區干部教師到嘉興市掛職鍛煉,開展“浸入式”交流學習,加強教育理念的融合和借鑒。如,2019年舉辦“麗水市蓮都區中小學骨干班主任嘉興培訓班”,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水平;2019年、2020年麗水市蓮都區15名校級領導到我市中小學掛職;2021年開展“麗水蓮都區幼兒園骨干教師課程素養提升班”,提升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2021年11月,麗水市遂昌縣幼教新苗班學員赴嘉興市第二幼兒園開展跟崗學習活動。
三是加強教師結對幫扶。切實發揮嘉興市優秀教師“傳幫帶”和輻射帶動作用,依托名師工作室、特級教師協會等平臺,廣泛與省內地區開展教師結對活動,與省內對口地區教師在課堂教學、課題研究、學科競賽等方面進行全方位交流,共同提升兩地教師教育教學質量和業務水平。如,嘉善縣開展“互聯網+”名師名校長結對活動,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0名名校長、優秀教師與慶元縣20名校長、教師結對。
深化校際互動,共謀交流發展
一是推動友校結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主動與對口地區學校建立結對關系,與對口地區學校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實現辦學質量的共同提升。如,2021年嘉興一中實驗學校與麗水蓮都外國語學校結為友好學校;嘉善楊廟小學與麗水市慶元縣屏都小學實現線上結對,結對活動得到《學習強國》報道。
二是提升交流內涵。友校間圍繞校園文化、教學研究、課程建設、德育建設、信息化建設等,開展了常態化、多元化、深層次的校際交流合作。如,2021年嘉興市特殊教育學校與湖州市教育康復學校、臺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麗水市特殊教育學校結成四校“共建聯盟”,在嘉興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辦了首次聯盟學校研討交流活動。
三是創新交流平臺。深化“互聯網+教育”,建設“嘉興智慧教育云課堂”,通過鏈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之江匯”教育平臺,引入國家和省級優秀教育資源,推動課程資源、名師資源、紅色教育、心理健康、體育指導等資源與省內對口地區學校共通共享,廣泛依托互聯網開展校際交流。如,秀洲區與龍泉市中小學生共同參與“‘百年·初心·使命’同上一堂紅船邊的思政課”主題直播活動。
來源:浙江省教育廳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