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樂清市高度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以“隊伍、課程、活動”為切入口,通過“雙管齊下、雙路齊走、雙點齊發”三舉措,全面密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為中小學生成長保駕護航。截至目前,該市已實現全市中小學校標準化心理輔導室全覆蓋,并創成省一級心理輔導站4個,省心理示范點29個。
雙管齊下,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
一是從“基礎建設”入手強隊伍。針對中小學心理健康師資,通過舉辦C證培訓,大力提高專任教師持C證率,夯實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基礎力量。同時承辦省心理B證培訓,將省心理教師上崗資格證作為班主任聘任的前置條件,發動班主任積極參加省證培訓。今年以來,已舉辦了4期心理C證培訓,參培人數有2736人;206位老師獲得省心理B證,實現B證持證人數翻一番。目前,該市中小學專任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持證率達98.62%。
二是從“協同互動”入手提實效。出臺相關文件,建立健全部門協同、專業支持、社會參與的社會心理預測、預警、預防工作機制。深化衛教融合,完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服務和援助體系,成立市級中小學心理應急援助專家團,及時跟進青少年生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和援助。建立樂清市中小學心理輔導中心,監測全體師生心理健康狀況,有效監控、防范和應對各種危機事件;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點和標準化心理輔導站的建設和運行進行定期督查和考核管理,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心理危機干預、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開展專業指導。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組,每年召開2次全市中小學心理專兼職教師例會、教研活動,并根據熱點和需要組織系列區域層面學習研討會,如留守兒童心理支持系統、考前輔導研討會,危機干預、留守兒童教育學習會等;舉辦心理骨干教師專業研修培訓,開發策劃組織心理活動課、心理咨詢、心理科研等模塊,已累計培訓教師1500余人次。與浙江師范大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依托其科研和師資優勢,科學設計培訓課程,適時開展實踐操作,進一步提升心理骨干教師的能力,已舉辦4期,267人次參加。
雙路齊走,探索特色化心理軌跡
一是走“特色教材”之路。組織全市30余位心理骨干教師編寫《樂清市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活動手冊》,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并列入本市地方課程采購目錄;引導學校開發各具特色的心理校本課程,如市三中的生命健康教育、育英學校和外國語學校的心理劇、建設路小學和市實驗小學的家校互動與親子教育等課程。市財政每年撥款200萬元,為全市中小學配齊心理健康教材。同時開展特色課題研究,延伸教材內容,與實際結合更加緊密。比如以樂清市建設路小學等4所實驗學校為中心,開展留守兒童心理支持系統實踐構建的研究。
二是走“特色活動”之路。將每年的5月份定為樂清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月,連續十幾年堅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并通過家長學校開展家校心理健康知識座談會或親子輔導活動。目前,已開展親子輔導活動共計990場次,參與人數共計50余萬人次。每年,各中小學定期對全校學生采用入戶、電話、釘釘、微信等途徑進行分層式家訪,按時開展2次常態化的心理危機篩查,對有苗頭性問題的學生予以及時跟進,聯合評估確定心理高危對象并建立個人檔案。同時招募40余位優秀心理教師設立心理熱線,建立心理咨詢室和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群,通過值班電話“呼叫轉移”“一人半天崗”輪流值班等形式,全年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免費的心理咨詢和輔導。2021年,已接聽400余通心理咨詢電話,通話時長累計達2000余分鐘;接受面對面咨詢200余例,服務時長累計達200余小時。
雙點齊發,構筑引領性教育模板
一是鎖定教育“培育點”。一方面,創建特色培育學校。選擇具備特色培育條件的學校,了解學校創建意愿,精準確定創建學校名單,邀請專家論證指導,精心制訂創建方案,高效開展特色培育工作。目前,樂清市第三中學成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培育學校。另一方面,打造高級別心理輔導站。對照省一級輔導站培育標準,選擇基礎扎實的學校,加強硬件建設、師資配備、課程設置以及運行監管,邀請專家上門指導,切實解決培育難題。目前,該市已創成省一級心理輔導站4個,溫州市一級心理輔導站10個。
二是樹立教育“示范點”。以示范引領為理念,全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樣板。投入240余萬元,對照省心理教育示范點要求,在學校申報的基礎上,定期開展督查指導,查漏補缺,及時做好相關工作與驗收資料的準備,高效創建省示范點。通過示范效應,帶動全市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質量發展。2020年,該市共創成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點9個,同比增長50%。截至目前,共創成省示范點29個。
來源:浙江省教育廳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