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 >

國家稅務總局海南州稅務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鞏固和發展團結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國家稅務總局海南州稅務局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全州稅務系統呈現出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近日,該局被中共青海省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工作領導小組評選為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黨建引領,奏響隊伍建設“主旋律”

“我們要和少數民族同事相互信任,精誠團結,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提升稅務工作水平,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共同創造美好生活!”這是海南州稅務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李云常說的話。

海南州稅務局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通過黨委會議、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持續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宗教觀,學習關于民族宗教工作重要論述等,進一步提升黨委班子抓民族團結工作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通過邀請專家輔導講座、支部委書記講黨課,以黨的理論學習教育促進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堅定各族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教育引導干部職工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宗教觀、生態觀、文化觀,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同時,州局多次組織黨員干部赴海南州民族博物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參觀,在參觀學習中了解海南州民族團結模范的先進事跡,感悟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屆領導帶領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創辦民族團結示范州的艱辛歷程。

優化服務,唱出便民辦稅“進行曲”

按照建設藏區各族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行政機關要求,海南州稅務局建立“雙語”服務窗口,確保少數民族納稅人涉稅訴求有人應、疑惑有人解、工作有人辦。

州局吸納懂少數民族語言的青年稅務干部組成黨員志愿服務隊,為不懂漢語的少數民族納稅人宣傳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稅收優惠政策,使少數民族享受政策紅利。設置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提示牌,提供少數民族文字辦稅指南,對于不懂漢語或不會用漢字簽名的納稅人,為其提供免填單服務,并允許其用本民族語言簽名。開展“群眾辦事百項堵點疏解行動”工作,對照納稅人提出的堵點疏解問題,及時更新制作藏漢雙語版的辦稅指南、“二維碼“、“最多跑一次”清單等宣傳資料,并借助微信、QQ、郵箱等方式將宣傳視頻、宣傳資料推送給納稅人。

“我們到稅務局不用怕語言不通,稅法懂得不多的問題了,現在稅務局想辦法把我們要辦的事講清楚、說明白、辦順利。”共和縣恰卜恰鎮藏族納稅人索南加說。

針對疫情形勢,海南州稅務局積極推行“非接觸式”辦稅,實現“不見面”“走網路”服務。

“我們將不斷提升納稅服務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結合實際打造富有海南州藏族自治州特色的納稅服務品牌。”海南州稅務局納稅服務科科長侯淑蘭說。

共同繁榮,同譜鄉村振興“大合唱”

循化縣道幃鄉立倫村是海南州稅務局的幫扶點,在循化縣委縣政府和海南州稅務局的共同幫扶下,該村修建了村級文化活動中心,但活動中心在設計施工時未修建供水管道,導致中心院內一直未通水,州局機關為循化縣道幃鄉立倫村“飲用水打井項目”進行了募捐,現場籌集捐款11020元。該村支部書記馬文德激動地說:“海南州稅務局把我們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對村里的每件事都了解的清清楚楚,現在有了文化中心,也有了自來水,村民可以去看看農業書籍、鍛煉身體,村民的精神世界變得充裕了!”

共和縣稅務局駐塘格木鎮曲宗村工作隊在走訪摸排中,了解到村民娘旦的妻子患病,便及時與幫扶單位聯系,并將縣局全體干部職工的愛心捐款5500元送至娘旦手中,幫助其解決經濟上的困難。“謝謝稅務局的給我家捐款,幫助我的妻子治病,稅務局的領導‘瓜正切’(藏語:謝謝的意思),人民政府‘瓜正切’。”共和縣塘格木鎮曲宗村村民娘旦說。

一件件困難事的解決,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民族團結政策深入人心打下牢固基礎。2021年,州局通過線下共采購7次,分別購買了牛羊雞肉、蔬菜、水果等扶貧產品交易額約17萬元,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稅務力量。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已經如同陽光和空氣般融入到海南州人民的生活中,也融進了各民族群眾的血液里。作為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海南州稅務局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與全州各族群眾一同努力奮斗,攜手共建幸福家園,譜寫了民族團結新的篇章。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青海省稅務局

關鍵詞: 海南州 稅務局 團結 民族關系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