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 >

數字時代對會計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必然要求 要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營造良好數字生態,打造數字中國。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就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提出具體舉措。數字時代對會計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必然要求。加快推進會計數字化轉型,一方面是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對于推動會計職能拓展、提升我國會計工作水平和會計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財政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中國國情,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對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頂層設計。2021年11月,財政部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了“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以會計審計工作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推動會計職能實現拓展升級”的總體目標和“切實加快會計審計數字化轉型步伐”的主要任務。按照《規劃綱要》的總體部署,2021年12月,財政部印發了《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信息化規劃》),提出了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國家會計信息化發展體系,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會計信息化工作的6個具體目標和9項主要任務,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會計信息化工作的具體行動指引。

一、“十三五”時期會計信息化工作回顧

“十三五”期間,財政部以創新引領會計信息化,助力會計工作轉型升級為目標,有序推進各項會計信息化工作,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化工作制度體系并推動其有效實施,取得積極成效。

(一)積極推動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工作轉型升級。

部分單位已開展會計工作的集中處理,通過共享服務等多種模式,建立會計信息資源共享機制,進一步促進單位會計核算、會計報告,以及管理會計、內部控制等會計工作的職責分工,推動會計工作從傳統核算型向現代管理型轉變,為會計工作轉型提供了堅實基礎。

(二)推動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系統的有機融合。

我國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經歷了傳統財務軟件、企業資源計劃(ERP)、以數據為核心的數據治理系統等階段。傳統財務軟件的廣泛普及,夯實了企事業單位全面反映會計核算工作的能力;ERP在企事業單位的逐步普及,更加精準反映會計核算等會計信息系統與采購、銷售、庫存等業務系統的有機融合;部分大型企事業單位嘗試積極以自描述結構化數據為基礎,提升內部管理信息標準化,進一步促進了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系統的全面融合,提升了企事業單位的服務管理效能和經營管理水平,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

(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了會計工作的創新發展。

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在會計工作中得到初步應用。各企事業單位開始積極使用財務機器人處理會計核算、費用報銷、會計報告、資金結算等會計工作;部分企事業單位已開始探索推動財務會計工作的智能化,提升了會計核算、會計報告、管理會計、內部控制等會計工作的效率。

(四)深化會計資料無紙化應用實踐。

有效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推動監管部門在監管領域制定和實施監管擴展分類標準。修訂《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出臺電子會計憑證報銷入賬歸檔相關規定,消除了會計資料無紙化的政策障礙;引導企事業單位建設符合自身實際需要的電子會計檔案管理機制;通過積極推廣電子會計資料應用實踐,初步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生產、傳輸和存儲成本。

二、“十四五”時期會計信息化工作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隨著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不斷發展和新技術創新迭代,會計信息化工作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

(一)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全面開啟,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國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發展及技術快速迭代時期,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呈迅猛發展態勢,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深化,使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全面開啟和深入推進,為新時期會計信息化應用場景全面轉向數字化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運用新技術推動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需要加快解決標準缺失、制度缺位、人才缺乏等問題。

(二)隨著業務創新發展和新技術創新迭代,各單位業財融合需求更加迫切。

一方面,會計信息化應用水平程度較高的企事業單位對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初步實現了業財融合,同時業務創新發展和新技術創新迭代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業財融合需求;另一方面,多數企事業單位的業財融合仍然處在起步或局部應用階段,對業財融合的需求非常迫切,也為會計數字化轉型帶來了困難。

(三)會計數據要素日益重要,數據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隨著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發展,數據已經成為五大生產要素之一。會計數據要素是單位經營管理的重要資源,不僅能夠幫助企事業單位更好地規劃生產經營,更能有效地處理會計核算、會計報告、管理會計、內部控制等會計工作。通過將零散的、非結構化的會計數據轉變為聚合的、結構化的會計數據要素,發揮其服務單位價值創造功能,是會計工作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途徑。進一步提升會計數據要素服務單位價值創造的能力是會計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主要挑戰。

(四)隨著基于網絡環境的會計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會計數據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網絡時代,數據安全保障工作難度大大提高,基于網絡環境的會計信息系統受到日益嚴重的網絡安全威脅。會計數據在單位內部、各單位之間共享和使用,以及會計數據傳輸、存儲等環節都存在數據泄露、篡改及損毀的風險,會計信息系統和會計數據安全風險不斷上升,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十四五”時期會計信息化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信息化規劃》在總結成績、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會計信息化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四五”時期,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總體目標是: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財政管理工作全局,以信息化支撐會計職能拓展為主線,以標準化為基礎,以數字化為突破口,引導和規范我國會計信息化數據標準、管理制度、信息系統、人才建設等持續健康發展,積極推動會計數字化轉型,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國家會計信息化發展體系。具體包括會計數據標準體系基本建立、會計信息化制度規范持續完善、會計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會計數據價值得到有效發揮、會計監管信息實現互通共享、會計信息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等六個子目標,以及加快建立會計數據標準體系等九項主要任務。

(一)加快建立會計數據標準體系,推動會計數據治理能力建設。

統籌規劃、制定和實施覆蓋會計信息系統輸入、處理和輸出等環節的會計數據標準,為會計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1.制定實施輸入環節的會計數據標準。在輸入環節,加快制定、試點和推廣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統籌解決電子票據接收、入賬和歸檔全流程的自動化、無紙化問題。目前,稅務發票、財政票據、鐵路客票等各類原始憑證數據在各自領域已經實現數據標準化,但尚未建立國內廣泛電子憑證的會計數據標準。財政部將聯合有關部門,在統一電子憑證數據標準的前提下,解決電子票據在企事業單位實現接收、入賬和歸檔全流程的自動化、無紙化。

2.制定和實施處理環節的會計數據標準。在處理環節,探索制定財務會計軟件底層會計數據標準,規范會計核算系統的業務規則和技術標準,并在一定范圍對有關企事業單位進行試點,滿足各單位對會計信息標準化的需求和相關監管部門穿透式獲取會計數據系統底層數據的需求。

3.制定和實施輸出環節的會計數據標準。在輸出環節,推廣實施基于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的企業財務報表會計數據標準,推動企業向不同監管部門報送的各種報表中的會計數據口徑盡可能實現統一,降低編制及報送成本、提高報表信息質量,增強會計數據共享水平,提升監管效能。

(二)制定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和軟件功能規范,進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機制。

“十四五”期間,財政部將全面系統梳理現有各類會計信息化相關的法規、規范、制度,及時清理已實質失效或不再適用的會計信息化工作標準文件,確定會計信息化工作制度體系整體框架及各類制度之間的協調機制,確保各類會計信息化制度目標明確、功能清晰、內容完整、執行統一、相互協調。

1.推動修訂《中華人

關鍵詞: 會計 數字化 轉型 經濟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