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上海市林業總站和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共同負責的上海城市森林生態國家站科普基地首次對外開放。“科普基地開放”信息一經發布,便受到了市民大眾和各個行業機構的廣泛關注,60個預約名額一天之內報滿,有普通市民、媒體記者、企事業單位職工、自然教育工作者、植物愛好者、親子家庭、退休老人等。公眾開放首日,市民們如約而至,現場熱情高漲。
為保障活動的正常開展,市林業總站相關科室人員以及上海交大農生院資源與環境系聯合組成志愿服務隊伍,按流程有序接待,引導市民按路線入園。上海交大農生院劉春江教授、殷杉副教授和惠楠副教授組成重量級科普講解團,分批分段講解,深入淺出地向大家揭開了生態站的發展歷程,森林在涵養水源、凈化大氣環境、固碳釋氧、森林游憩、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育土壤、積累營養物質等方面的作用,生態站的儀器設備是如何監測植被的生長,以及近期相關研究發現等。“森林密布的生態環境下空氣負離子濃度確實會很高,對人體非常有益;樹木的徑向生長是有彈性的,而且樹木在晚上生長的更快。”老師們用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嚴謹的科學發現向公眾娓娓道來,在場市民聽得津津有味。新華社以“上海城市森林生態國家站首日開放”為題對活動進行報道,目前瀏覽量已逾71萬。
上海城市森林生態國家站科普基地自3月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旨在讓市民走進森林,與科研工作者“零距離”交流,更多地了解城市森林以及林業工作者工作;也期待能夠播下夢想的種子,引導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發現和培養未來的自然科學工作者。
來源:?上海市林業局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