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貴州省林業局召開中德財政合作貴州省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總結暨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會,以推廣中德項目建設經驗,促進全省森林經營水平提升和推動自然教育產業發展。
會議首先總結了中德財政合作貴州省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以下簡稱“中德項目”)和貴州省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情況。“中德項目”是我國第一個近自然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2009年開始在貴陽市、畢節市的開陽縣、息烽縣、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和百里杜鵑管委會實施。
中德項目創建了貴州森林經營新模式,探索出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森林經營管理經驗,提高了項目區生態、社會、經濟綜合效益。據監測,項目實施間伐4年后中齡林分和近熟林分的胸徑年生長量分別提高35.29%和27.02%,立木蓄積平均年生長量分別提高24.67%和33.33%,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提高了30%,森林質量和林分結構明顯改善。同時,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6.02萬戶林農收入進一步穩定提升。實施項目修建林區道路320余公里,極大改善了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項目建設過程中還引進了德國自然教育理念,中德合作在貴陽長坡嶺建成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個森林體驗教育中心 ,結合貴州實際出版了《森林教育指南》(修訂版),發布第一批省級自然教育基地10個,為推動貴州省自然教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會議指出,中德項目雖然圓滿完成,但是貴州的森林經營事業仍然需要大力推進。目前貴州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2.12%,但林分質量差、樹種單一、森林蓄積量低等問題依舊突出。為此,全省各地要把推廣德援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強化森林科學可持續經營作為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的重要手段,把項目實施期間積累的成功經驗、創建的先進模式、掌握的現代理念、建立的各項制度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廣,結合實際情況,積極創新實踐,將全省森林經營水平提升到新臺階。
會議要求,全省林業部門要加強自然教育基地建設。通過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推動自然教育場所基礎建設,加快建立一批具有貴州特色的、公眾參與度高、布局合理的自然教育基地。要強化自然教育場所功能,創新自然教育服務體系,大力提升自然教育服務質量。要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著力培育自然教育事業共同體,構建多元推進的工作模式和互聯互通的自然教育網絡體系。通過大力宣傳自然教育,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自然教育行業規范發展的良好氛圍。
會議強調,加快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和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全民生態文明素養、提高森林質量效益的重要工作,是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重要內容。全省林業系統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鞏固拓展德援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成果用活用新用足,推動貴州省林業事業邁向新的臺階。
貴州省林業局、省審計廳、省財政廳、省林學會、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省林業產業聯合會、北京中林聯林業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德財政合作貴州省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以及9個市(州)林業局分管產業和負責自然教育基地建設的同志、相關項目縣及自然教育基地負責同志參會。
來源:?貴州省林業局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