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 >

福建三角梅年產值50億元助力花企增效 花農增收

三角梅又名簕杜鵑、寶巾花、葉子花等,是福建省特色優勢花卉之一。近年來,福建省三角梅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助力花企增效、花農增收的“幸福花”。

產值獨占鰲頭。福建省三角梅種植歷史達100多年,是國內重要的三角梅產業基地之一。根據深圳市簕杜鵑科普館等單位的《中國簕杜鵑產業現狀分析與展望》調研報告,福建省三角梅種植面積約3萬畝,年產值達50億元,約占全國三角梅總產值的66%;年銷售額28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60%;生產專業戶1000多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主要流通生產品種有‘馬尼拉小姐’‘云南紫’‘小葉紫’‘安格斯’等百余個,種植區集中在漳州市、廈門市等苗木主產區。尤其是漳州市龍海區和漳浦縣,三角梅產業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現有龍虎庵村、新塘村和木棉村等一批產值上億元的三角梅特色專業村,呈現出品種日益豐富、產品類型多樣化、生產規模逐步擴大、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的發展格局,省內市場占有率超80%,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三角梅產銷中心和全國三角梅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扶持政策有力。福建省三角梅產業的蓬勃發展,除了殷實的產業基礎,也離不開政策的扶持。2018年開始,福建省實施花卉品種創新獎勵,對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且推廣種植效益顯著的花卉品種進行獎勵;2021年開始,組織開展省級花卉種質資源庫認定命名工作,推動各地新建擴建省級特色優勢花卉種質資源庫;同時,各三角梅主產區紛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如《廈門市扶持三角梅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同安區扶持三角梅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給予三角梅種植設施投入、農業基礎建設等優惠政策,助力三角梅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科研成果豐碩。廈門市園林植物園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對三角梅系統引種進行研究,建有全國首個“國家三角梅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了三角梅種質資源6個種群400余份,選育出了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角梅新品種‘中閩1號’,2018年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2021年以來,有兩家公司建設的三角梅種質資源庫先后被省級花卉主管部門認定命名為省級花卉種質資源庫,三角梅‘化蝶’等 5個新品種也獲得了國家植物新品種權,有力提升了福建省三角梅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產業協會引導。福建省先后成立了福建省花卉協會三角梅分會、漳州市三角梅協會和廈門市同安區花卉盆景協會,會員數量數百個。協會立足資源優勢,協調指導會員單位合理控制生產種植總量,規范產品品質、價格,提升產品質量,同時致力于三角梅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推動注冊了“同安紅”三角梅地理標志集體商標,編制了《三角梅盆花生產技術規程》等行業標志,有力推動了三角梅產業發展。

發展前景廣闊。三角梅產品類型多樣,景觀效果驚艷,現已廣泛應用于道路、公園、廣場、寫字樓等場所,福州、廈門、漳州、泉州等城市市政綠化更是大量應用三角梅工程苗、造型樹樁盆景等產品,多地城市立交橋、人行天橋三角梅可以做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三角梅小盆栽更是逐漸走入千家萬戶,成為家庭園藝消費新時尚。

來源:?福建省林業局

關鍵詞: 福建三角梅 花企增效 花農增收 優勢花卉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