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 >

陜西:強化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助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陜西省林業局在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舉辦全省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培訓班,安排部署今年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強化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助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培訓邀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專家講解林產品監管相關政策規定,會上對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培訓指出,食用林產品監測是依法加強食用林產品監管,有效保障食用林產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陜西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食品安全戰略這個“國之大者”,堅持產管并重,有效加強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管控,切實助力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要立足全省省情,以本次培訓為契機,切實樹立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高對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堅持用檢驗檢測推動本地區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切實筑牢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防線,推動實現本地區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培訓要求,陜西省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牢固樹立科學監測意識,堅持遵循嚴謹的程序規定,依托先進的實驗設備,采用科學的檢測方法,以及對監測結果保密負責的態度,務必確保監測結果科學有效。同時積極利用監測結果,指導本地區通過不合格產品追溯處理,超標地塊專項監測,農藥、化肥等投入品規范使用,重度污染林草地退耕還林還草、禁牧休牧、種植結構調整等針對性措施,進一步保障本地區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產業富民。

培訓強調,各地林業主管部門要聚焦考核任務,重點抓好切實增強績效考核嚴肅性認識、不斷健全陜西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統籌開展質量監測工作、高質量完成監測任務四方面工作。要高舉科技興林旗幟,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在生態空間“五大陣地”“六條戰線”上,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積極開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力爭為全社會供給更多更優質林產品,用實際行動為陜西林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據了解,陜西食用林產品監測工作始于2016年,截至去年已累計完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監測任務1090批次。從2018年開始,陜西省林業局自主開展省級食用林產品及產地環境監測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完成省級監測任務3496批次。監測區域從開始的8個區縣,擴展到現在涵蓋全省大部分市縣;監測的種類也從單一品種,增加到目前涵蓋核桃、鮮棗、花椒、板栗、兩杏(山杏、大扁杏)、蜂蜜、海紅果等十余種主要林產品及產地環境。從歷年全省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報告來看,食用林產品質量總體合格率從2018年的92.6%上升至2021年的97.8%,全省食用林產品及其土壤質量抽樣檢測合格率在逐年提升。經統計,“十三五”期間,陜西省未發生重大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事件。2022年全省食用林產品監測省級監測工作由陜西省林產品質檢與產業服務保障中心完成,計劃任務總數為3000批次,監測產品包括核桃、鮮棗、花椒、板栗、兩杏及產地土壤。

此外,培訓會上還對2022年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講解了食用林產品抽樣、檢驗相關技術知識以及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流程。

來源:?陜西省林業局

關鍵詞: 陜西林業局 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 舌尖上的安全 國之大者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