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 >

巴中市平昌縣人社局聚焦“三個促進”助推經濟穩增長成效顯著

今年來,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嚴峻形勢,平昌縣人社局緊緊圍繞“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要求,實施“一守、二提、三促、四保”工作方法,凝心聚力、砥礪奮進,以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助推經濟穩增長成效顯著。

聚焦“一個目標”,守住民生底線。緊盯目標任務,制定工作計劃,集中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1-9月,全縣城鎮新增就業622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023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14人,脫貧人口就業5.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3.8%的較低水平,所有就業民生指標均實現了超時序進度高效完成。

聚焦“兩個提升”,保障就業質量。一是提升就業培訓品質。以提升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為著力點,聚焦縣域產業、重點企業發展需求和特色勞務品牌培樹,推行“五單”培訓模式,實施線上線下全程監管,形成了管理制度化、操作程序化、監控常態化的培訓體系。1-9月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5017人次,其中脫貧勞動力1983人次。二是提升專項資金效益。嚴格執行省人社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的《中央和省級就業創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精神,精準鎖定資金使用范圍,認真擬定專項資金年度使用計劃,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公開公示制度和人社財政共同監管、聯合會審機制,充分發揮專項資金在就業創業方面的推動效益。

聚焦“三個促進”,穩住就業存量。一是促進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強化縣內外重點企業用工監測,落實專班,常態收集發布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并整合縣、鎮、村三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力量,精準摸排回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城鄉勞動力就業意愿,點對點推送就業崗位短信7000余條,累計舉辦“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8場次,推薦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次,其中脫貧勞動力1.6萬人次。二是促進返鄉創業帶動就業。充分利用全國雙創示范基地縣建設成效和政策帶動效應,深入實施返鄉下鄉創業培育工程,今年來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55萬元,兌現創業補貼、吸納就業獎補39萬元,扶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等群體成功創業195人,創辦100 萬以上經濟實體36個,帶動就業150多人。三是促進失業保險應保盡保。堅持把失業保險征繳擴圍作為全民參保重要指標,納入鄉鎮年度目標績效考核范圍,依托一村一平臺、一企一服務專員,強化縣、鎮、村、企四方聯動,強化宣傳造氛圍,定期督促問質效,全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 2.66萬人。認真落實失業保險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對上年度已享受穩崗補貼企業落實“免申直補”措施,為226家企業兌現援企穩崗補貼253.8萬元,兌現特困行業企業留工培訓補助23人11500元,對取得初、中、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職工兌現技能提升補貼10人1.3萬元。

聚焦“四個確保”,做大就業增量。一是確保信息準確底數清楚。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作用,統籌運用走訪調查、電話訪問等方式,持續摸排城鄉勞動能力,特別是脫貧人口、返貧監測對象就業需求、培訓意愿等信息,動態更新城鄉勞動力、脫貧勞動力實名制管理信息數據,全縣35萬農村勞動力、5.88萬脫貧勞動力個人信息和就業創業情況底數清楚、數據準確。二是確保靠前服務有效落實。扎實開展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提升建設試點,建成就業創業中心服務站7個、村社區服務點120個,為 300 多個村居配備了協理員。通過一村一服務平臺、一兼職協理員、一勞務經紀人,靠前提供各類就業創業服務15萬人次,促進轉移就業9.5萬人次,實現信息采集、政策宣傳、崗位推送、技能培訓“四個到村”,有效縮短了服務半徑。三是確保勞務輸轉取得實效。緊扣促進就近就業和組織外出務工“兩大方向”。一方面突出就業與特色產業、重點企業、項目建設、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累計建成就業幫扶車間25個,認定見習基地22個,本地產業園、返創實體、重點企業等吸納帶動就近就業2.8萬人,其中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1.7萬人。另一方面積極培育勞務品牌,深化推進勞務合作,依托勞務基地、務工能人、人力服務機構等渠道,通過縣級國有人力資源公司、縣鎮村三級零工市場和勞務輸出體系,有序組織勞務輸出,全縣城鄉勞動力省外轉移就業達28.4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3.1萬人,城鄉勞動力和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穩中有升。四是確保牢牢兜住就業底線。緊盯城鄉大齡人員、殘疾人員、低收入家庭成員和無法外出的農村脫貧勞動力等就業困難人員,大力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實施就業兜底保障。2022年,全縣開發城鎮公益性崗位367個,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4070 個,累計解決城鄉就業困難人員6000多人次,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

來源:巴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關鍵詞: 巴中市平昌縣人社局 三個促進 民生底線 一個目標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