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17日上午,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煙雨蒙蒙,紅樹林在海風中搖曳,鳥鳴聲清脆悅耳。
圖為6月17日上午拍攝的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景色。王影迪 攝
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福州市轄屬的長樂市東北部閩江入海口南側,區域范圍涉及3個鎮、13個行政村,面積2100公頃。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也是福建省最優良的河口三角洲濕地,有著廣闊的水體、肥沃的土壤、茂密的植被、豐富的濕地資源,被稱為“福州之腎”。
眼前青山綠水,腳下廣闊濕地,空中鳥兒盤旋……如此美景背后,是福州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堅決貫徹落實。據了解,當地大力開展“退養還濕”,實施改造水閘、設置植物隔離帶、恢復植被多樣性等工程,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記錄到的野生動植物及水生生物增至1311種,每年在這里停歇的水鳥超過5萬只。每年來福建越冬的候鳥中,有大量瀕危鳥類,為保護越冬候鳥,保護區在原有8名專職管護員基礎上增設9名專職管護員,并提升改造水鳥棲息地2000多畝,拓展候鳥棲息空間。
圖為閩江河口自然保護區濕地博物館展示的黑臉琵鷺等水鳥照片。王影迪 攝
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講解員陳超靈告訴記者,現在每年數以萬計的鳥類在此棲息和過冬,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勺嘴鷸等珍稀水鳥更成為常客。“請看那片聚集的鳥兒,其中就有瀕危鳥類——全球僅存活3000余只的黑臉琵鷺。自從我們這里建立了保護區,閩江河口的鳥類數量明顯增多,像黑臉琵鷺,多的時候有近百只。”陳超靈一邊示意大家觀鳥,一邊介紹道。
閩江河口濕地生態保護治理成效顯著,不僅為多種全球瀕危物種尤其是遷徙候鳥提供了關鍵棲息地,也成為了福建省重點生態建設區域和福州的重要生態屏障,對于維護福州生態平衡、保障福州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