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刺繡工藝的布老虎、繡花鞋,民俗味濃的苗族頭飾、儺面具,戲曲風的頭冠、簪子......近日,當這些帶有東方腔調的國潮風作品在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的一樓長廊亮相時,立馬吸引數百名師生前來觀摩。“快來看,這個鳳冠好漂亮!”“這個云肩好看,有種古典美。”“還有這個刺繡作品也很有韻味。”大家邊看邊發出“嘖嘖”贊嘆聲,他們被這些造型獨特、創意新穎,滿滿中國風的作品圈粉。
琳瑯滿目的作品有著濃厚的中國風
這是該校學前教育學院舉辦的美術教學匯報展現場,6月12日至14日,每天都有數百人來這里觀摩欣賞,這些作品均為學生原創,有的是用環保材料做成,有的是廢舊物利用,都融入了中國風元素。
2106班學生魏陽的苗族頭飾就是用易拉罐制作而成,看著亮閃閃的頭飾擺放在那里供人欣賞,魏陽有說不出的愉悅。2107班學生鄧亞星、蔡馨怡共同完成的布老虎、繡花鞋和小香囊等民俗味濃,獲得了很多觀摩者的青睞。展臺上,一幅90厘米長、150厘米寬的剪紙作品很搶眼,這是2104班學生麥詩潔用心剪出來的《金陵十二釵》;蔣科、文敏用衍紙和扭扭棒制作的鳳冠、團扇、簪子等非常精致,引領國風新時尚;孫瑩制作儺面具之前,特意查閱了有關儺文化的書籍資料,“我用普通漿紙面具打底,用黏土做造型,加了很多儺文化元素,這樣看起來面具就立體豐滿多了。”她介紹道。
學生現場試戴頭冠
易斯雅的刺繡作品《青蛇》具有東方神韻,從設計到作品完工她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她說刺繡很注重細節,稍有不慎就要返工重來,光把人物頭冠上的珍珠鑲進去都要花很久的時間,曾一度想放棄,是老師給她加油打氣才堅持下去,看著自己的作品很受歡迎,她覺得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創作者展示儺面具
這樣的匯報展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每年的主題都不同。今年的主題是“東方腔調·國潮文化”,參與展出的作品有近400件,創作者為學前教育專業2021級學生。專業指導老師粟麟介紹,這種“作業+展覽”的方式,展示的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實踐課程的階段性教學成果,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教育氛圍,進一步提高了學前教育學院學生的美術技能水平和藝術鑒賞水平,促進其專業成長,還能更好地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