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

共享用工:“三贏”的選擇

共享用工:“三贏”的選擇(主題)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藝松

微信號:xyx0602


(資料圖)

電話:13699505140

鉆孔、拼接、組裝……泰和縣工業園區的江西錦鋒誠電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身著工服的易愛珍正在流水線上熟練地組裝零部件。“這幾個月來一直工作在一線,忙起來心里才踏實。”她說。

50歲的易愛珍原本是江西千晉智能驅動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今年開始,公司訂單量大幅減少,工人收入銳減。“公司接不到訂單,也養不起這么多員工。”公司負責人易光昭一籌莫展。3月,泰和縣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了解這一情況后主動上門,通過“共享用工”政策,將該企業的15名員工調劑到用工短缺的江西錦鋒誠電器有限公司工作,易愛珍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每月收入近5000元,和之前差不多,而且兩家公司離得很近,上班也方便。”新公司的待遇讓易愛珍很滿意。由于兩家公司生產的產品相似,工作內容基本一致,她很快就上手了。

對于江西錦鋒誠電器有限公司來說,這批員工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公司行政經理劉書權說,以往公司招聘的社會人員最少要培訓一周,而共享員工技術非常嫻熟,做到了即來即用,“這有效解決了我們短期缺工的難題,提高了生產效率。”

易愛珍在新公司流水線上熟練地操作。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藝松攝

一邊是員工沒活干,一邊是有活沒人干——“共享用工”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兩頭難,盤活了人力資源。

共享的員工能在新崗位安心工作,還離不開完善的勞動保障制度這顆“定心丸”。

“根據政府出臺的《泰和縣共享用工指導和服務指引》,我們和被調劑的員工簽署了《共享用工補充協議》。”易光昭說,協議明確了共享用工期間,員工身份不變,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不變,各種保險的繳納標準與渠道不變。一項項制度,讓員工放下顧慮、輕裝上陣。

據了解,今年以來,泰和縣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共在10家企業嘗試了“共享用工”形式,安置了100余名閑置員工。同時,為避免因協調、對接不力導致勞動者權益受損,工作人員積極做好后續跟蹤服務,進一步提高“共享用工”組織化規范化程度。

當前,我省有不少就業者像易愛珍一樣,受益于這種“共享用工”形式。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今年以來,各地人社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積極探索“共享用工”新思路,將“訂單少、工人多”的企業員工共享到“訂單多、工人少”的企業工作,減輕了企業壓力,增加了員工收入,實現就業穩定和企業穩產。

為更好地給企業間牽線搭橋,吉安市開展企業用工需求摸排調研,掌握各行業企業用工余缺變化規律,有針對性地引導企業通過“吉崗即聘-共享用工”平臺發布用工余缺調劑需求信息。贛州市以召開座談會、現場參觀企業等形式,促進供需雙方面對面交流,實現供需有效配置,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企業“共享用工”對接20例。

為促進“共享用工”規范運行,各地從制度層面進行扶持、規范和完善。新余市出臺《關于做好企業共享用工指導和服務工作的通知》,對“共享用工”平臺建設、運營及“共享用工”雙方權利義務等作出明確規定,并對平臺相關協調機制、監督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上饒市建立“共享用工”線下洽談協調專區,定期組織有共享意愿的企業參加“共享用工”對接會,面對面解決企業提出的問題,規避和減少簽訂“共享用工”協議后可能產生的勞動爭議。

“就業圈”的共享,讓精準就業和企業用工實現“雙向奔赴”,各地搭建的“共享用工”平臺已成為穩就業有力的“助推器”。宜春市在全省率先打造線上“共享用工”平臺,幫助有需求的企業精準、高效匹配人力資源,截至目前,平臺共發布富余勞動力10人、缺工企業34家、缺工崗位數1347個。鷹潭市打造市本級和余江區兩個“共享用工”平臺,其中市本級“共享用工”平臺已發布崗位信息600余個。新余市依托全市線下人力資源市場、人才招聘大廳,結合招聘網站等線上平臺,建立覆蓋市縣兩級的線上線下“共享用工”平臺,已發布“共享用工”信息66條。

省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市場處處長沈恩澤表示,“共享用工”是在政府支持下探索的新用工政策,是人力資源供給的一個重大變化。“未來我們會進一步完善‘共享用工’政策,將其作為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既降低人力資源閑置企業的用工成本,又解決擴產企業用工不足問題,同時保障勞動者收入,實現三方共贏。”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