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一輩子打拼都是為了讓村民生活得更好些,這是我一生的奮斗目標。”陳松海是煙臺招遠市金嶺鎮大戶陳家村的黨委書記。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戶陳家,與“大戶”這個名稱極不相稱——十里八鄉有名的“破落村”,百姓不得溫飽,集體窮,民心散。1983年,有著7年黨齡的陳松海成為了當時村里的村黨支部書記。
在陳松海的帶領下,大戶陳家村按照“產業強村、企業富村、生態建村”的思路,通過黨建引領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探索出一條由窮到富、由分到合、由集體到全民的共有共享發展道路。如今,73歲、干了40年村書記的陳松海,把曾經的“破落村”發展成為下轄5家企業、4個合作社、2個農業品牌,年產值1.5億元的全國文明村。
記者了解到,村黨委領辦的大戶莊園農林專業合作社,不僅完成了本村1500畝土地的流轉,還成功流轉了周邊侯家溝、西梧桐夼等8個村耕地、荒山荒坡1萬多畝,每年拿出10%的土地經營利潤給流轉土地的農民分紅,他們還可以承包土地當“農場主”,或者到農場打工賺錢。同時,與西梧桐夼、中華山等村的合作社共同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體,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園,建設草莓、葡萄及蘋果種植區,實行統管統銷,收入歸所有參與的村集體所有,從而實現抱團發展、共同富裕。
“我們還對外吸納社會資源,筑牢發展平臺。”陳松海介紹,一產上,12000畝高端水果莊園補齊短板;二產上,原來的果品儲存深加工產業變成期果交易平臺,糧油收儲中心打造成農副產品五谷雜糧收儲中心;三產上,打造旅游產業服務中心、鄉村振興人才培訓中心等。“現在,在大戶陳家村,看農業是三產深度融合的農業,看村莊是大和大美的村莊,看農民是安居樂業的農民。”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