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成都推進體育產業建圈強鏈——“大運熱”帶動體育消費升級


(資料圖片)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的日子越來越近。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體育產業總產值達1005億元、增加值達385億元,相比2018年分別增長59%、79%。近年來,成都全力推進世界賽事名城建設,促進體育產業建圈強鏈、整體成勢,以賽營城助力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規劃》提出,成都將于2025年建成世界賽事名城。每年舉辦國際和全國賽事達50項以上,體育賽事對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超300億元。成都理工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文燁表示,各類重大體育賽事籌辦的過程有利于成都提升硬件設施、擴大影響,相關縣(市區)以及鄰近城市之間還可通過協同辦賽,形成以賽事促發展的格局。

近年來,成都成功申辦大運會,成功舉辦2022年世乒賽,高效推進2024年羽毛球湯尤杯、2025年世界運動會等國際頂級賽事籌辦工作,快速構建“十四五”時期高等級體育賽事矩陣。成都馬拉松、“天府綠道”、“天府龍泉山”等本土自主品牌賽事正逐步走向全國。

成都還提出,構建現代體育產業矩陣,重點布局高端體育競賽表演業、戶外休閑運動業、體育培訓服務業、體育生產性服務業等。近3年,成都累計簽約重大體育產業項目115個,金額超870億元。

今年2月份,占地130余畝、總投資約80億元的國際體育公園城在武侯區開建。據介紹,國際體育公園城將探索“體育+產業”“體育+大健康”“體育+商業”發展模式,引入國際先進的體育運營、體育金融、體育培訓等相關企業,構筑體育產業新高地。

武侯區近年來聚集了不少體育產業發展的要素和優勢。該區先后建成田徑場、各類球場、攀巖場等37類體育運動場地1744處,面積達294.54萬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大型體育運動場館、高校體育場館、社區公園等多類型、多層級的空間體系。

文燁表示,成都“大運熱”對體育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不容忽視,成功申辦大運會4年多來,成都體育基礎設施不斷提檔升級,體育正成為引領消費升級的新動力。

“成都充分發揮成都大運會帶動效應,持續開展體育產業招商推介和市場開發,舉辦賽事宣傳、品牌推廣及產業推介發布活動50余場,累計簽約贊助企業73家。”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體育局局長熊艷說。

《成都市“十四五”體育產業建圈強鏈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展望》提出,到2025年,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150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2%,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800億元。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