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讓田間地頭結滿“科技果”——記瑞金市壬田鎮農技員胡勇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瑞金市壬田鎮供銷社主任胡勇戴上草帽,穿好水鞋,手拿鋤頭和剪刀,前往當地果園“把脈問診”。


(相關資料圖)

這是胡勇推廣農技的第13個年頭。13年來,他走遍上百個村莊,為800多戶農戶提供了服務指導,累積了5000多本“農技處方”。當問到他的人生理想時,他說:“愿做鄉村振興的一抹‘春泥’,為農民培育知識的種子,讓科技之果在田野綻放。”

做給農民看

“果樹吸收營養,需要通過生物菌分解轉化。農家肥酸性高,容易導致果樹燒根。下肥時一定要把生物有機肥一起放進去,提高吸收利用率,燒根的現象就少了……”電話中,胡勇耐心指導果農如何科學施肥。

從在壬田鎮帶頭種植臍橙,到受聘為該鎮農民果技員,再到獲評贛州首批臍橙中級農藝師職稱,胡勇一路見證并推動著家鄉臍橙產業的發展。

2010年,胡勇放棄待遇優厚的機械制造工作,從廣州返鄉創業,從事農資經營。雖然農藥、化肥等都已配備到位,可許多農民因為缺乏種植經驗,心里沒底。胡勇意識到,不僅要提供優質農資,還要把好的農業技術帶給鄉親們。

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胡勇扎根田間地頭,潛心摸索鉆研,對臍橙、白蓮、水稻、煙葉等農作物總結出一套科學系統的管護方法。為了示范推廣農技知識,他一遍遍講給農民聽,手把手教農民做,幫農民出思路。漸漸地,大家對他從懷疑到信任,紛紛放開手腳大膽干。

柏坑村七旬村民朱春發,原來種的1000多株臍橙樹全部黃化。心灰意冷的他準備把樹挖掉,再也不種臍橙,他的哥哥得知后將他攔下,“走,找胡勇去,一定有辦法”。實地診斷后,胡勇找準癥結:一是土壤板結,二是施肥不當。他斬釘截鐵地說:“三個月內,我幫你把樹治好。治好了樹,你再給我農資錢,治不好不要錢。”到了春節,朱春發提著自家養的大公雞,專程向胡勇致謝。“你在我最艱難的時候,救了我的樹,也定了我的心。”

“只要大家有需要,我隨叫隨到。”每天去果園,胡勇隨身帶著“四件寶”:草帽、水鞋、鋤頭、剪刀。頭頂草帽忙奔走,烈日雨天不等閑;山里道路多泥濘,水鞋必定少不了;疑難雜癥用鋤頭,挖開樹根探病情;要想臍橙長得好,修枝整形靠剪刀。13年來,早出晚歸、爬坡過坎、雙手劃破是常事,但胡勇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是農技員,就要當農民的好幫手。”

帶著農民干

農業生產十分繁瑣復雜,光農作物病蟲害就有100多種。只有借助技術,農民才能告別“靠天吃飯”。

“讓農民學會技術、用好技術,比技術本身更重要。”胡勇將“拿手活”“小竅門”“金點子”傾囊相授,悉心引導農民求新求變。在他的帶領下,一批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新農人”成長起來。

“剛開始,我是一名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現在,同村的不少伙伴都經常向我請教呢!”大龍村村民李海林說。他跟著胡勇學種植技術、學田間管理、學農機操作,已經成為村里小有名氣的果樹行家。

田間現場答疑,分村集中授課,線上跟蹤指導……胡勇在“課堂”設置上力求靈活多樣,注重理論結合實踐,變“配餐”為“點菜”。“菜品”做得“對味”,農民“吃”得可口,“消化”也好。

近日,壬田鎮供銷合作社三樓業務室,一場“干貨滿滿”的無人機實操培訓如期而至。“夏季氣溫高,飛防時間應在早間或晚上。”“操作要精準,飛行航線控制在5至6米,速度控制在每秒2.2米左右。”針對飛手們在日常飛行中遇到的問題,胡勇一一點評支招。次日一早,一架植保無人機在鳳崗村高標準農田來回穿梭,胡勇指導著兩名飛手有條不紊地操作無人機,短短幾分鐘便完成了10多畝稻田的農藥噴灑作業。

“以前防治病蟲害全靠人工,一天噴灑2至3畝田很辛苦。無人機‘上崗’,一天可噴100多畝,省時省力還安全。”胡勇表示。緊跟智慧農業趨勢的他自費購買了瑞金第一架植保無人機,并將這一新技術新裝備同步推廣,目前已培養了6名專業飛手。農忙時節,合作社飛防服務廣受歡迎,農戶需排隊預約。

帶著農民干,吃上技能飯。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向胡勇看齊,活躍在沃野田疇。對此,胡勇言語之中掩飾不住開心和自豪。“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我們這些‘土專家’要不斷培養‘新苗子’。年輕人學東西快,說不定過幾年我們還得跟他們學呢!”

幫助農民賺

壬田鎮橫坑村鐘先鵬的果園里,一棵棵臍橙樹樹梢整齊,葉片濃綠發亮。胡勇輕輕掀起一片夏梢,仔細叮囑道:“現在臍橙正處于膨果期,夏梢大量抽發將消耗過多養分,導致落果加劇,要注意控制夏梢。”

鐘先鵬5年前開始種臍橙,由于管理不善,種出的全是潰瘍果。胡勇對他進行了持續一年的技術指導,使他的果園“起死回生”。“去年總共掛果5萬多斤,今年能翻個倍。果子還在樹上,就被商家預訂。”鐘先鵬高興地說。

“真經”送田頭,讓農民群眾有支撐、有底氣、有賺頭。這些年,胡勇走遍上百個村莊,服務農戶800多戶。為了便于跟蹤指導,他專門在辦公室放了一個“處方柜”,為這些農戶建立“處方檔案”,一戶一本,至今累積了5000多本“農技處方”。

在胡勇和果農們的共同努力下,壬田鎮臍橙種植面積從10年前的3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2.1萬畝。他推廣的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正助力農業生產向節本增效、綠色環保方向發展。

“相當于給農作物吃上專屬‘營養餐’。”在壬田鎮供銷合作社倉庫,胡勇將一包包“定制”化肥放進運輸車。他介紹,社里定期組織農戶采集土壤樣本,送至專業廠家進行檢測分析,再按照“土壤缺什么補什么、少什么加什么”的原則,開出“處方”,按方配肥,促進農作物產量品質雙提升。

既幫著種,也幫著銷,胡勇堅持為農戶提供一條龍服務。前年5月,一場冰雹造成高軒等4個村80%的果樹受損。胡勇馬上組織人員,挨家挨戶找到受損的120多戶果農,教他們如何對樹體進行傷口保護、枝條清剪、營養補充。“當年,這些受損的果樹也掛了一些果,我們本來沒抱希望能賣出去,是胡勇想辦法聯系到收購商,為大家挽回了損失。”高軒村村民鐘枝輝指著一棵果樹告訴記者:“瞧,這就是當時胡勇幫我修剪的樹,現在樹勢多好,產量比之前還增加了。”

“懂農業,愛農村,新天地,新作為”,壬田鎮供銷合作社的文化墻上,十二個大字格外顯眼。“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幸福所在。”胡勇說道。(記者張惠婷)

[責任編輯: 廖銳]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