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廣西認定24家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 產學研用擰成一股繩

為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推進科技成果加速產業化,廣西于2021年啟動實施了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工作。記者日前獲悉,截至目前,廣西建設認定自治區中試基地達24家,完成了階段性工作目標。

開展聯合技術攻關

走進位于梧州市藤縣的廣西蒙娜麗莎新材料有限公司中試基地,記者看到,6條綠色智能生產線有序運行。在中試基地產品展廳,錯落有致地陳列著研發設計的最新產品。中試基地負責人趙勇介紹,中試基地以“技術市場化”為導向、“成果產業化”為目標,針對建筑陶瓷產業技術瓶頸與短板,開展產業共性技術攻關、產業化研究、成果轉移轉化及推廣,實現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同時,中試基地將在建筑陶瓷領域專利技術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建成集研究、轉化、推廣和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開放性、協同性的科研創新平臺與高地。


【資料圖】

該中試基地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開展產學研合作,聚集優質資源,解決建筑陶瓷新產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和短板,為科技成果進行二次開發,為企業規模生產提供技術支持。截至目前,該中試基地共為公司及外部企業提供中試服務20次,獲得新工藝技術、產品及裝置2個,帶動產業發展產生經濟效益超過14億元。

優化基地建設布局

廣西24家中試基地建設布局與地方優勢領域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資源相契合,優先集中在產業需求相對旺盛、創新資源集聚的南寧、桂林、柳州等8個城市。“從建設領域來看,24家中試基地聚焦廣西產業創新發展重大需求,主要覆蓋金屬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領域,既強化主導產業強鏈補鏈,又瞄準新興產業賽道提前布局。”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處處長詹建說。

位于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廣西內燃機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總面積16.6萬平方米,擁有國內外研發儀器設備1340臺(套)、國內先進國際同步的產品研發試驗臺架110臺(套)、新產品研制生產線4條以及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多個科研平臺,內燃機科技成果轉化二次開發實驗及規模生產試驗能力突出。該公司總工程師林鐵堅介紹,截至今年6月,基地累計完成服務6458項,除了滿足玉柴自身需求外,服務的對象還包括很多外部企業,這些服務共實現創收1.74億元。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目前,廣西24家中試基地自籌建設資金總投入4億多元,到位經費1.8億多元,建設總面積35萬平方米,中試設施設備總價值達16億元,新增10萬元以上設施設備161臺。

2022年,24家中試基地服務企業326家,開展中試服務27400余次;取得新工藝技術、產品及裝置200多個,孵化企業(項目)12個;獲授權發明專利404項以及實用新型專利643項;促進相關成果轉化332項,帶動產業發展產生經濟效益294.30億元。新能源汽車和內燃機智能制造領域帶動經濟效益尤為明顯,共產生經濟效益239億元,有效促進了創新鏈與產業鏈順暢鏈接,推動相關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2023年,廣西堅持‘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后端轉化’,聚焦優勢資源、多元化投入和成果產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計劃支持經費不少于6000萬元,進一步升級和完善中試基地研究專用設備條件,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協調發展,充分發揮中試基地成果放大器、企業孵化器、行業助推器、產業集聚器的科技創新賦能作用。”詹建說。(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