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中國好聲音》錄制選手發聲:曾被節目組暗示要10萬元贊助費

8月17日、18日,李玟生前控訴遭《中國好聲音》不公平對待的錄音和視頻曝光,引發軒然大波。對此,《中國好聲音》官方回應稱錄音系“惡意剪輯”,表示節目錄制期間“曾有的誤會經溝通當時即已消除”。


(資料圖)

然而,寥寥幾筆的回應并未平息爭議。事件持續發酵,大量歌迷聲討節目組,贊助商遭到抵制,選手接連發文曝“內幕”,還有人稱十年前參加節目錄制時曾被暗示索要“10萬元贊助費”。疑云籠罩,《中國好聲音》唱響12年,伴隨著爭議從輝煌走向衰落,未來將何去何從?

李玟生前控訴錄音曝光 家屬稱內容屬實

8月17日至18日,李玟生前控訴遭受《中國好聲音》不公平對待的錄音以及節目錄制現場的爭執視頻曝光,多個自媒體賬號表示收到了投稿,引發極大關注。

新黃河記者發現,錄音內容直指李玟生前和《中國好聲音》節目組的糾紛,錄音中,李玟反復提到“賽制有問題”讓她異常失望,自己因為對“不公平的賽制”提出異議而被惡劣對待,包括被動手趕下場、舞臺摔倒、鏡頭被剪等。她還提到,節目錄制時她已經被檢查出了乳腺癌,但因為熱愛音樂堅持錄制。

新黃河記者注意到,李玟與《中國好聲音》的糾紛早在去年9月就曾引起廣泛熱議。彼時,李玟發文回應:“來到《中國好聲音》這個舞臺,真切地被學員們的努力打動,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導師的工作中。愛學員心切,經過導演組的耐心解釋與溝通,一切誤會都解除!”

對網傳錄音,《中國好聲音》17日晚在官方微博回應稱,“部分自媒體賬號在網絡平臺散布經惡意剪輯的錄音,是對逝者的不尊重,也嚴重損害節目形象。”并表示節目錄制期間“曾有的誤會經溝通當時即已消除”。與此同時節目組的主創團隊被推到風口浪尖,有網友發現,疑似《中國好聲音2022》的編劇、導演在社交平臺回應網友:“確實可惜,不過誰讓她阻礙我們正常工作進行呢,沒辦法啊。”

根據鳳凰網娛樂報道,錄音曝光后媒體聯系到李玟大姐李秋林、二姐李思林。大姐回應稱錄音屬實:“事實coco在視頻里面都說了,我們就不回應了。”二姐則表示:“我們還在失去親人的痛苦當中,需要時間和空間。”

新黃河記者嘗試聯系了《中國好聲音》節目組、制作方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夢響強音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電話撥打了多次,均未被接聽。

有選手爆料稱 曾被暗示“想播出要交10萬元”

8月17日晚,李玟錄音曝光后,《中國好聲音》的學員李嘉捷發長文聲援。他在文中稱“50萬一個座位(轉身)絕非空穴來風”,每個選角導演都有自己的利益往來,并且“前十名的位次都是可以買的”,想在節目里走到最后要簽“十年打底”的合同。稍晚,該條長文被刪除,李嘉捷再發文表示“我沒刪,非我刪”。18日上午,李嘉捷突然態度反轉,在微博發文道歉:“本人于昨日發布的微博內容,沒有事實依據,在此向社會各界以及好聲音節目組表達歉意。”

同一時間段,曾經參加過《中國好聲音》的選手徐海星發文稱,節目組當年對她“惡意炒作和長達數年網暴”,還曾利用合同來威脅她,稱葛亮和那辛找其簽約時謊稱“簽約公司屬于劉歡”,并怒斥節目組如今“不僅欺負選手,還對導師下手。你當個人吧!”

事件持續發酵,大量歌迷聲討節目組“要說法”,贊助商的評論區淪陷,抵制聲浪越來越大。還有不少網友“爆料”節目組疑似存在花錢買人氣、組委會內定選手、晉級需花錢包裝等現象。

一位在2013年參加過《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錄制的選手告訴新黃河記者,他曾被節目組“旁敲側擊”暗示過要“10萬元贊助費”。該選手叫“河川敷”,曾在蝦米音樂上小有名氣,“當時我有在銀行的本職工作,經常在蝦米音樂上寫歌、發歌,收獲了一些粉絲。節目組通過一位上海音樂學院的朋友聯系到我,希望我能參加錄制。”

河川敷稱,十年前參加好聲音時,節目組給每名選手分配了2到3名工作人員,還安排了酒店和專車接送。在面試唱了一首Demo后,他按照節目組指定的曲目進行了錄制。之后有位田姓導演找到他談話,稱想跟他簽約,“當時把我帶到一個小會議室,說他是公司高層,問我有沒有考慮簽約,要十年期限。”

河川敷表示,對方沒有直接提錢,而是旁敲側擊暗示,意思是想讓節目播出需要一些贊助,大概10萬元。“我當時秒懂了,問他們‘是不是要花錢’,他們回答‘是的’。”河川敷那時剛畢業不久,遇到這種情況感到詫異,果斷拒絕了這個要求,“我當時提議節目組可以先墊付費用,之后如果節目播出后效果好,或者我接到代言把錢掙出來,到時候再把錢還給他們。”然而并未談妥,河川敷也沒有繼續進行錄制。他表示,自己有本職工作和人生規劃,對演藝這條路不太感興趣,“后來在他們把來回的路費報銷后,我也沒再關注這個節目。”

無獨有偶,音樂人梁曉珺在社交平臺同樣講述了錄制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的經歷。她在視頻中稱,當時節目組在全球范圍內選拔,很多人休學或者辭掉工作趕回國內錄制。“當時我記得有四五十人吧,在上海等待很久之后突然被告知沒名額了,你們不用錄了。”梁曉珺說,大家感到憤怒和震驚,紛紛寫信向領館投訴,才得以參與錄制。然而在錄制時沒有一位導師轉身,“當時我唱完之后,阿妹(張惠妹)跟我說,‘不是你唱得不好,是我沒辦法轉身,不好意思’。”

梁曉珺還提到,在離開攝影棚的時候,遇到了另外幾十人前來錄制,工作人員表示那些是“曾經錄制過但是沒有轉身的人,再來錄一次”。梁曉珺猜測,其實當時節目組是有名額的,只是留給別人了,“聽別人說,可能是付過所謂的‘轉腚費’吧。這種說法不確認。”

從輝煌走向衰落,“好聲音”未來何去何從?

受輿論影響,8月18日,《中國好聲音》母公司星空華文(HK6698)股價暴跌,截至午間收盤,公司股價大跌23.4%,報94.95港元,總市值為378.4億港元,半日蒸發近百億港元。

新黃河記者了解到,星空華文的前身是“燦星文化”,《中國好聲音》《這!就是街舞》《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熱門綜藝IP均出自該公司。天眼查APP顯示,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從事文化藝術業為主的企業,并已于2022年完成了IPO上市,交易金額3.90億港元。

2012年,《中國好聲音》喊著“I want you(我選擇你)”風靡全國,創造了收視神話,也讓燦星文化聲名鵲起。此后,《中國好聲音》每年都活躍在熒屏上,陪伴觀眾走過了一年又一年,選拔出了梁博、周深、張碧晨、吉克雋逸、金志文、袁婭維眾多至今活躍于華語樂壇的中堅力量。

2016年,《中國好聲音》與節目模式的版權方——荷蘭Talpa公司“開戰”,開始走向下坡路。那一年,節目首次更名為《中國新歌聲》,并將最具標志性的“轉椅”更改為“下滑座椅”,連續播出了兩季。2018年,“中國好聲音”IP再次回歸,雖然節目在形式上號稱“創新”,但其理念內核和造星模式并沒有太大變化。

12年間,“好聲音”在各種爭議中口碑不斷下滑,豆瓣評分從首季7.9分,到2022年一路跌破至3.6分,節目的話題度、美譽度和選手熱度都不復當年風光。

據了解,星空華文的主營業務由綜藝節目、音樂、電影、劇集IP運營四大部分組成,其中,綜藝節目的收入占比超過八成。這也意味著熱門綜藝的營收能力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業績,即便《中國好聲音》的影響力連年下跌,但依然是星空華文最大的綜藝收入來源。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星空華文的營收為8.73億元,同比減少22.5%,這已經是公司收入連續下降的第四個年頭。2019年至2021年,星空華文的營收分別為18.07億元、15.6億元、11.27億元,營收加速下滑。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82億元、-2780萬元及-3.52億元,虧損額持續擴大。三年間,《中國好聲音》貢獻營收分別為4.91億元、3.25億元、2.52億元,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36.6%、29.8%及28.6%。

時移世易,綜藝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中國好聲音》的產品內核卻常年保持不變,從“全民爆款”走向“衰落”并不意外。實際上,當下綜藝市場中,除了充滿新鮮感的“綜一代”,比如《中國有嘻哈》《樂隊的夏天》在剛出世時能夠引爆觀眾的情緒,幾乎所有“綜N代”節目都不可避免地面臨熱度下滑的處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綜藝節目的模式老化,輕規則、重人設以及劇本化幾乎是所有國內音樂綜藝共同落入的窠臼。如此看來,2020年,做了8年的《歌手》系列宣布終結,還能給大家留下“不舍”的念想,也不失為一個好結局。(新黃河客戶端記者李睿)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