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基層治理丨匯聚“銀齡之光”,把小區黨建做到“家”

“老舊小區改造基本結束,破舊的窗戶更換了,節能保溫工程也快完工了,小區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小區黨支部真是功不可沒……”康樂街46號小區建于1994年,屬于典型的無物業管理老舊小區,小區居住有煤氣化公司、市公安機動車輛監測站、市公安勞動服務公司三家單位的職工。此前,三家單位各自為營,大家雖同住在一個小區,卻很少有來往。

2022年10月,根據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的相關要求,老軍營街道桃南一社區黨委在康樂街46號小區成立了小區黨支部,黨支部書記王建平85歲,黨支部委員平均年齡75歲,大家親切地稱呼他們為“銀齡團隊”。就是這個團隊,把小區居民的心牢牢凝聚在一起。2023年7月,王建平被迎澤區委組織部授予“十佳小區黨組織書記”榮譽稱號。


(資料圖片)

王建平定期認真學習,提升理論水平

以文化人 笑談睦鄰里

“老翁我今年85,滿頭白發、滿臉皺紋、滿身老氣,好說、好寫、好管閑事,大事小事我都管。”誠如王建平所言,他喜好并善于寫書,《送君一笑》《桑榆情緣》《歲月流蹤》等都出自他的手筆。他的書寫法獨特,揚良智而不俗,說民事而不厭。王建平將成書存放于小區黨建活動室,供居民閱讀,大家看后,都能開懷一笑,賞心悅目。

王建平寫作的書籍

王建平十分善于溝通。“王老,您給我們說一說做小區工作有啥竅門。”“有啊,要帶著感情做,與居民交朋友,矛盾糾紛在說說笑笑間就解決了。”小區居民都說王建平是小區“一寶”,他那極強的溝通能力,總能把人說得心服口服。

以筆為犁 耕好責任田

8月初,小區的黑板報又上新內容了。小區居民說,他們的院子里有一塊小黑板,小區黨支部成員會定期更換展示內容,包括黨的方針政策、好人好事、奇聞趣事等,涉獵十分廣泛,每期都有“好風景”。“之前,小黑板上的內容多為誰家丟了鑰匙、誰撿到了水卡這類生活小事。自從成立了小區黨支部,小黑板又成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大中樞’,平時召集黨員開會、收繳黨費等都會提前寫到黑板上。如今,社區黨委給小區配備了新黑板,我們一定要耕耘好!”老黨員張媚魚說道。

王建平將每周學習內容寫在小黑板上,供小區黨員學習

如何辦好黑板報,小區黨支部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委員們認為,黑板報應當言簡意賅,居民們只要路過時瞧上一眼,就能準確理解文字內容。為此,大家認真閱讀各類報刊,學習寫作經驗,力求行文凝練準確。

在大家的努力下,小區的黑板報越辦越好,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有時候居民在小區里碰到幾位黨支部委員,都會關切地詢問下一期板報是什么內容,王建平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板報書記”,其他委員們則榮獲了“公共秘書”的美稱。

以德化民 服務暖人心

“新改建的車棚會影響我家采光,我堅決不同意!”近期,小區正在改建車棚,居民王師傅反映自家的窗戶被車棚遮擋了光線,便阻止施工。了解到該情況后,小區黨支部成員董學忠以及幾位老黨員主動找到王師傅,以一套“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的理論,硬是把他逗笑了,玩笑間也緩和了氣氛,最終解決了矛盾。

作為王建平的“左膀右臂”,董學忠主要負責小區的宣傳工作,拍照記錄小區感人事跡,發現不文明現象善意提醒,鄰里有糾紛時上前評評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區被打理得井井有條。

老軍營街道黨工委、桃園南路第一社區黨委、康樂街46號小區黨支部開展學習交流會

自從小區成立了黨支部,居民之間的矛盾少了,幸福感增加了。閑暇時間,愛好寫作的居民常常坐在一起,互相品鑒作品;具有一技之長的居民也紛紛貢獻自己的力量,劉勇生大夫抽空會給大家進行按摩、開展保健宣傳,楊超慧律師時不時為居民進行普法宣傳……小區的活動越來越多,黨建引領作用在小區得到充分彰顯,居民的幸福感不斷升級。

在王建平的帶領下,康樂街46號小區黨支部委員人人爭當先鋒,個個老有所為,貢獻“夕陽余熱”,凝聚“銀齡合力”,傳遞“紅色信仰”,逐步破解小區各自為陣的壁壘,營造濃厚的紅色“家”氛圍。

通訊員:李   琳

校   對:蘭   杰  李曉翠  

審   核:元艷芳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