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物 >

廣東省首個運動醫學專科 助力運動“健將”重返賽場

運動員受傷后如何返回賽場?頂級跳水運動員又是如何延長“職業生涯”?近日,首屆逸仙運動醫學高峰論壇暨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成立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東京奧運會跳水男子三米板冠軍、男子雙人三米板冠軍謝思埸和他的教練——廣東省跳水隊總教練何威儀一同分享運動醫學與運動員之間的故事。

因腳傷與里約奧運會無緣

經廣東醫生醫治后回到巔峰狀態

時間回到2015年,廣東省跳水隊隊員謝思埸正在為里約奧運會積極訓練,卻不想在一次跳水訓練中腳部受傷,在外地進行了手術治療,術后足部的兩根鋼釘帶來的異物感和疼痛,時刻提醒著他受過的傷,他一度以為職業生涯要就此結束。

2016年初,謝思埸決定回到廣州治療。“也許多年以后,面對琳瑯滿目的跳水獎牌,我仍然會想起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見到李衛平教授的那一天。李教授和他的團隊,為我制定了個性化的手術及康復方案,術后身體恢復很好,我越來越感到自己可以再次回到巔峰狀態。”謝思埸說道。

據了解,2017~2019年,謝思埸代表跳水國家隊先后獲得世錦賽、世界杯男子單人及雙人三米板金牌。在今年的東京奧運會上,他收獲了跳水男子單人及雙人三米板冠軍。謝思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運動醫學科醫護人員,就不會有今天這個健康的我;沒有運動醫學科醫護人員,就不會有我今天的成績。”

有運動就有損傷

運動醫學延長運動員“職業生涯”

何威儀介紹,跳水運動員從頭到腳受傷的幾率都很大,投入水對運動員眼睛、視網膜沖擊大,跳水運動員容易患鼻炎,頸椎容易受傷,腰椎包括踝關節、膝關節、半月板都容易受傷。“有運動就有損傷,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運動能力會下降,運動醫學對運動員的傷病防治,對延長運動員職業生涯很重要。”

據介紹,每一個體育運動項目都有一定的運動生命周期,大部分運動項目最精彩的運動生命周期基本上是在20歲前后。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復旦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陳世益表示,運動員要想延長運動壽命,最大的困難就是傷病,傷病有時候會讓運動員提早退出運動場,非常可惜。

運動醫學專業醫生不單單是治療傷病,還會延續運動能力。陳世益告訴記者,“如今運動醫學可以很好地延長運動員運動壽命,治療得好,甚至可以跑3個奧運會周期。”

廣東省首個運動醫學專科

助力運動“健將”重返賽場

據介紹,2003年3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正式成立運動醫學科,成為廣東省首個運動醫學專科。2016年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成為廣東省首家運動員醫療保障定點單位和奧運會廣東省運動員醫療保障定點單位。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該院運動醫學科長期參與中國國家隊駐穗集訓及廣東省運動隊的日常訓練,提供專業的醫療保障,除為如亞運會等重大體育賽事提供醫療保障服務外,已先后診治過陳小敏、楊維、勞麗詩、梁艷華、邢芬、蘇飛翔、謝思埸、劉婷婷、易建聯、朱芳雨、周鵬、吳毅懿、郭輝、姜春鵬等眾多精英運動員近500人次,讓他們盡快恢復運動能力,重返賽場。

我國運動參與人數約4.5億

運動損傷治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近年來,全民健身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運動參與人群逐漸增多,因運動相關損傷就醫的數量也有增多的趨勢。陳世益指出,國家健康白皮書中提到,中國運動參與的人數達到4.5個億,也就是35%左右的運動參與率。按照運動損傷的發生規律,10%左右的運動人群可能會出現運動損傷,這種運動損傷不會危及生命,能夠經過治療痊愈,我國在治療手段方面以及治療的有效性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

然而,對于運動人群而言,防比治更重要。何威儀提醒,現在很多人會去嘗試懸崖跳,或者在游泳池跳水,這對于大眾來說有一定的危險。“有些游泳池不太規范,比較淺,在泳池跳水不提倡用頭先入水,否則很容易造成脊椎的骨折、癱瘓甚至有生命危險。”(記者 張漫)

關鍵詞: 廣東 運動醫學 健將 重返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