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1在中國的外資及港澳臺企業百強》顯示,去年百強企業中國區銷售額共5.9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中國全年GDP的6%,平均每家企業年銷售額590億元人民幣。
百強企業平均年齡91歲,平均在中國已經57年。它們在中國共有250萬名員工,平均每家企業2.5萬名員工。
61%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39%是B2B企業。82%銷售實體產品,18%銷售軟件或服務。汽車、醫療健康、消費品和消費電子行業上榜企業最多,前四大行業占百強的一半。
據悉,該榜列出了對中國經濟貢獻最大的前100家外資及港澳臺企業,參考企業在中國區的銷售額和員工數量兩個維度給出綜合評分。這是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該榜單。
“這些外資及港澳臺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希望這份榜單還是有它的參考價值,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哪些外資及港澳臺企業對中國的經濟貢獻較大。
該榜單顯示,從國家來看,來自美國的企業最多,其次是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前五大國家占百強的八成。歐洲企業整體來說貢獻最大,占百強的45%。
百強中四成是“幕后英雄”,比如全球第一大手機代工廠鴻海精密,改革開放后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泰國正大,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德國羅伯特博世等。
哪些行業上榜多?
百強企業涉及22個主要行業。汽車、醫療健康、消費品和消費電子行業上榜企業最多,分別有16家、14家、14家和7家,這四大行業占百強的一半。
百強企業中國區總部在哪?
百強企業的中國區總部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分別有60家和32家。深圳排名第三,有3家,廣州、天津和廈門分別有1家。
編制方法:從兩個維度綜合評分
據介紹,此次上榜企業在中國區的銷售額和員工數量兩個維度給出綜合評分。
榜單調研對象為主要在中國產生銷售的外資及港澳臺企業,有一些企業在中國看起來挺大,如鐵礦石供應商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等,但它們以進口為主,因此不在調研范圍內。
另外,肯德基母公司百勝中國,和金拱門中國,銷售額和員工數量應該都夠資格上榜,但因為它們已經從國外母公司剝離成為中國企業,也不在調研范圍內;
還有一些外資企業,如沃爾沃,已經被中國企業合并,也不在調研范圍內。
有一些企業初次進入中國的時間比成立時間要早,比如??松梨诔闪⒂?999年,而它的前身標準石油公司早在1890年便于中國開始了商業活動。
榜單主要數據來源是企業的財報和官方網站。由于各家企業財報披露的內容有差異,這份榜單的制作并不容易。
例如,榜單上只有5%的企業在財報或官網直接公布了中國區的銷售額和員工數量,比如正大、羅伯特博世、匯豐銀行,大部分企業公布的是亞洲或亞太地區或亞太地區(不含日本)的數據,也有少數企業公布的是總部之外的數據,如英特爾。
胡潤研究院說,該院向行業內專家和相關人士進行了數據核查。“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完全,這份榜單肯定還遺漏了一些有資格上榜的企業。”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