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物 >

環球即時看!2023雨果獎入圍名單正式揭曉!4位中國作家入圍

7月6日,備受矚目的2023雨果獎入圍名單正式揭曉。據2023雨果獎評選委員會負責人戴夫·麥卡蒂介紹,此次共收到1800多個有效提名,超去年3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雨果獎(The Hugo Awards)設立于1953年,自1955年起,每年由世界科幻協會(The 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WSFS)在世界科幻大會(The 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Worldcon)上頒發,與星云獎同屬科幻文學世界最高獎。

本屆雨果獎提名自2月28日正式啟動,持續至5月1日截止。最終的獲獎名單將于今年10月在成都舉辦的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上正式揭曉。

最佳長篇:6部小說入圍

入圍“最佳長篇”的名單中,有T.金費舍的長篇《蕁麻和骨頭》(Nettle & Bone);西爾維婭·莫雷諾-加西亞的《莫羅博士的女兒》(The Daughter of Doctor Moreau);約翰·斯卡爾齊的《怪獸保護協會》(The Kaiju Preservation Society);塔姆蘇恩·繆爾的《第九宮的諾娜》(Nona the Ninth);特拉維斯·巴爾德里的《傳奇與拿鐵》(Legends & Lattes)和瑪麗·羅比內特·科瓦爾的《多余的人》(The Spare Man)。

T.金費舍是女作家厄蘇拉·弗農(Ursula Vernon)的筆名,她用這個筆名寫面向成年人的奇幻小說,用自己的本名寫兒童文學,是個極有才華的多面手。

瑪麗·羅比內特·科瓦爾在科幻文壇嶄露頭角之前,還是一名頗為成功的木偶戲職業演員,在超過25年的演藝生涯中大放異彩。從事科幻文學創作后,瑪麗·羅比內特·科瓦爾也很快得到了讀者的認可,此前曾不止一次拿下雨果獎和另一項著名科幻大獎星云獎。

2018年,瑪麗·羅比內特·科瓦爾的代表作之一“《計算群星》(The Calculating Stars)”獲得了當年的星云獎,并于次年(2019年)再度斬獲雨果獎。目前看來,這位實力派科幻女作家正在穩步進入西方知名科幻作家的隊列。

本次科瓦爾入圍雨果獎的作品《多余的人》(The Spare Man),也以女性作為主人公。在這部科幻小說中,女主角特斯拉·克萊恩是位既聰明又富有的發明家。新婚燕爾的她正與丈夫在從月球飛往火星的旅途中度蜜月,一樁謀殺案卻突然發生,她的丈夫成了嫌疑人,特斯拉不得不親自出手,解決這件麻煩事。

最佳短篇:4位中國作家入圍

本次雨果獎的“最佳短篇”入圍名單里,有4位中國作家。

其中有著名“70后”科幻代表作家之一江波的《命懸一線》。這部作品講述的故事極為貼近現實:主人公是中國蓬萊空間站上的一名宇航員,要在極為有限的時間里、在極高的速度下,用聚合納米管制成的“救生索”,緊急救援另外兩位遇險的外國宇航員。

在不長的篇幅里,《命懸一線》宛如一部太空“生死時速”大片,且從頭到尾都聚焦于最驚險的高潮部分。“相對蓬萊(空間站),我的速度是32千米/小時;相對地球表面,我的速度是7800米/秒;相對驛站號,我的速度是60千米/小時。這些速度都不算慢,然而在茫茫太空中,我就像根本沒有移動……”

另外三位作家及其入圍作品,分別是魯般的《白色懸崖》、任青的《還魂》(英文版),以及王侃瑜的《火星上的祝融》。其中,《還魂》(中文版)此前曾獲第32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短篇小說獎。

值得一提的是,任青的《還魂》被翻譯成英文后,出現在了《科幻世界》與意大利科幻編輯弗朗西斯科·沃爾索的“Future Fiction”(未來小說)合作推出的《銀河獎專輯1》(中英雙語版)中,充分體現了科幻國際文化交流的成果。

中國傳統文化主題作品 首登雨果舞臺

來自深圳的作家海漄,以《時空畫師》入圍了本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在這篇小說中,故宮博物院閉館日驚現“鬼影”,刑警主人公介入調查后發現:事情可能與一幅宋朝古畫有關。

《時空畫師》采用了推理小說的寫法,將最近幾年很熱的“在故宮修文物”的話題與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推理、科幻相結合,追溯了一幅虛構的名畫創作以及“當時”的朝野權力斗爭故事。

這部作品與海漄此前在《銀河邊緣》中文版發表的《血災》和《龍骸》屬于同一系列,都是在并不徹底架空真實歷史的前提下,重構、解析某段歷史背后的故事,以此展現歷史的恢宏與個人的渺小,營造如紀錄片一般的真實感和驚奇感。

中國科幻史進入全球幻迷視野

此外,構畫中國科幻發展的《中國科幻口述史(第一卷)》也入圍了本屆雨果獎“最佳相關作品”名單。該書匯集了7位采訪對象的口述,包括《科幻世界》雜志首任社長楊瀟、《科幻世界》首任總編輯譚楷、現任副總編姚海軍,以及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王晉康、吳巖等。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科幻口述史》的采訪對象姚海軍及該書主編楊楓,也分別入圍了”最佳長篇作品編輯”和”最佳短篇作品編輯”名單。

2015年,劉慈欣憑借《三體》第一部(英文版)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作為《三體》系列責任編輯,姚海軍此次入圍雨果獎,實屬眾望所歸。繼《三體》獲得雨果獎后,該書的責任編輯能否也摘得桂冠?十月的成都,我們拭目以待。

同姚海軍一樣,楊楓在20多年的科幻職業生涯中,挖掘和培養了眾多科幻作家。同時,她所主編的《銀河邊緣》也充當了中西方科幻文化溝通的橋梁之一。

最佳戲劇表現:《瞬息全宇宙》入圍最佳長片

除文字作品之外,影視作品也是雨果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最佳戲劇表現(長片)”和“最佳戲劇表現(短片)”兩個獎項也備受矚目。

在“最佳戲劇表現(長片)”的入圍名單中,今年已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的《瞬息全宇宙》赫然在目,著名導演卡梅隆的巨制《阿凡達:水之道》也入圍了該獎項。

對于許多幻迷來說,漫畫也是一個重要的閱讀門類。雨果獎也有“最佳圖像小說或漫畫”獎項。在今年雨果獎該獎項的入圍名單上,由湯姆·金、比爾吉斯·伊芙琳、馬休斯·洛佩斯聯合創作的太空歌劇漫畫《超級女孩:明日之姝》不負眾望,獲得提名。

《賽博朋克2077:大城之夢》也入圍了今年的“最佳圖像小說或漫畫”獎項,這個故事與游戲緊密結合,預購游戲的玩家可以獲得其獨家配套的數字版漫畫。

改編自經典科幻著作《沙丘》的同名電影,此前驚艷了無數科幻迷。同系列的漫畫《沙丘:官方電影圖像小說》也入圍了本屆雨果獎的“最佳圖像小說或漫畫”,值得期待。

多部非英語作品(個人)入圍本屆雨果獎

除中國的作家、作品出現在本屆雨果獎入圍名單中,還有來自尼日利亞、韓國等其他非英語國家體系的作家、作品,很好地展示了雨果獎開放、多元和豐富性。通過雨果獎,風格各異的作品,超越國界、文化、族群的限制,被整個世界看到,也進一步提升了全球幻迷觀察、了解世界視角的多樣性。

值得一提的是,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主題是“共生紀元”,寓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以科幻之名歡聚成都,在這里碰撞思想,交流情感,共創大會。而本屆雨果獎入圍名單,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宗旨。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在思維和想象力上得到交流與碰撞,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些作品緊密地連接起來,共享雨果獎。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