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普通話普及率已經達到80.72%,比2000年的53.06%提高了27.66個百分點,圓滿完成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
中國地域遼闊,方言種類繁多,而且差別巨大。為了能夠實現在一定范圍內的溝通交流,就出現了“通語”。比如,在人命關天的醫療領域,運用普通話進行有效的溝通就必不可少。如果醫生或者患者一方在方言交流上有障礙,又不能使用普通話的話,難免會出現誤診或者聽不懂醫囑等問題。所以,在這些需要大量溝通實現的領域,普及普通話就有其現實意義。說普通話也容易讓我們有文化歸屬感,樹立文化自信。同時,也有利于漢語的國際傳播。
說到普通話就不免想到方言,但方言和普通話絕不是一個對立的存在,而是一個相輔相成,互利共生的關系。普通話能夠實現不同地區的有效溝通交流,而有些具有地區文化內涵的表達只有方言能實現。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傳承方言文化也是傳承區域文化的有效方式。而且很多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音,比如吳語和粵語等等,傳承方言能夠把這些逐漸離我遙遠的古音保存下來。
方言資源的保護,重要的還是家長這一環。在學校里,為了規范表達,也為了方便教學溝通,所以一般用的都是普通話,而家庭則是方言傳承的重要場所。家長可以多跟孩子說方言,鼓勵孩子用方言和家人溝通。(記者屠迪娜)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