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環,其中既包括農業,也包括鄉村非農產業。今年以來,中央發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多次強調做好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這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條件。“十四五”期間,鄉村旅游仍會保持旺盛的市場需求,農旅融合仍是一三產業融合的主流形態。
同時,在第一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強大的第二產業給予支撐。農業做大做強不僅要關注初級產品的品質與成本,也必然需要加工產業做強。因此,中央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提到的非農產業,應當理解為圍繞農業形成的非農產業,而不是在農村里建一個鋼鐵廠。
發展鄉村非農產業的重要意義在于,非農產業將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從而在鄉村地區創造更多附加值,并在縣域形成主導產業。比如,國際先進玉米加工產業可以將玉米加工成數百種產品,而目前國內的玉米加工業僅掌握其中幾十種。若能將玉米加工產業鏈延長,生產出一兩百種產品,取得的利潤會因此獲得相應的增長。
通過設置合理的參與機制,農民在產業中獲得的經濟利益也會隨之增多。由此,農業“大產業”有望迎來向“強產業”轉變的重要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圍繞農業發展非農產業,對保障糧食安全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的糧食加工同時存在加工不足和加工過度的問題,通過改進加工技術,可以有效避免在原糧加工的過程中造成的浪費,進而提高糧食安全水平。
要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健康發展,除了要解決農村地區用地問題,在技術創新方面需要通過相應的激勵政策強化引導,促進深加工業等產業形態沿著農業產業鏈發展起來。(記者孔祥智)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