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7月7日宣布,我國完成了智能網聯汽車第一階段標準體系建設。專家指出,這標志著我國基本形成了能夠支撐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同時,隨著L2級及以下智能汽車加速上路應用,安全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和解決。
標準先行支撐智能汽車應用提速
7月6日至8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河北省滄州市舉辦了“第七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標準法規國際交流會(ICV 2021)”及“首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成果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董事長安鐵成在會上表示,“十四五”將是汽車產業開啟新紀元的關鍵五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事關全局。我國在全球率先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在促進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支撐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技術基礎和保障作用。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我國于2017年12月印發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對整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架構了四個部分、14個子類、近100項國家標準。其中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和應用趨勢,優先研究制定基礎、通用規范標準,以及技術成熟、應用廣泛、與國家戰略相關的產品與技術標準共24項。
據了解,智能網聯汽車第一階段標準體系發布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盲區監視系統等內容的6項國家標準,報批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等12項國家標準。這些國家標準直接支撐起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應用。專家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優化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加快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標準體系建設。
會上,智能網聯汽車分標委發布了2020-2021年組織完成的10項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需求研究成果,包括基于網聯技術的汽車安全預警類場景研究、汽車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研究、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密碼應用研究、智能網聯汽車數字證書應用研究、車控操作系統總體技術要求研究、車控操作系統架構研究、車載操作系統總體技術要求研究、車載操作系統架構研究、車載計算平臺研究和智能網聯汽車半導體單元研究。
據介紹,當前汽標委智能網聯汽車分標委創新標準化工作模式,將主動適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產業發展對汽車標準化的需求,開展細分領域標準化需求調研,確保標準體系建設與產業發展相協調。
智能汽車安全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劉法旺在會上指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受到國內外高度重視,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嚴峻,歐美日陸續發布管理指南,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要求,但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
據南都此前報道,市場數據顯示,當前國內搭載L2級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汽車銷量正成倍增長,僅2020年1-11月上險量已達260萬輛。隨著智能汽車“加速”上路,智能功能與使用安全、數據采集與處理安全、交通法規權責三大安全問題備受社會公眾關注。
對此,國家層面正密切關注智能汽車的安全標準問題。今年以來,已有《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指南(試行)》、《信息安全技術 網聯汽車 采集數據的安全要求》、《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等多份國家部委政策直接指向智能汽車安全發展。
劉法旺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使得安全的內涵和外延也發生變化。過去業內比較關注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形成了很好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實踐,隨著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的應用,功能安全、數據安全變得更加突出。引發了預期功能安全的問題,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和解決。
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召回管理部主任肖凌云就“智能網聯汽車安全與召回管理”發表演講,介紹了新技術給汽車安全帶來的新風險、智能網聯汽車事故調查與召回新情況、車聯網信息安全與OTA監管方面的最新進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標準所副所長王兆表示,當前智能網聯汽車在探索中加快商品化應用進程,智能網聯汽車體系安全理念受到各方普遍重視,圍繞網聯化的管理及規范措施也在加快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體系規劃及建設加快進入新發展階段。
目前,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與評價類標準取得積極進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及配套標準成為標準工作的優先點,首批強制性國家標準制定工作也已啟動,功能安全要求正式納入汽車產品準入管理要求,基于車輛特征需求的零部件標準成為后續重點。王兆強調,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須堅持安全前提和技術中立原則,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記者 徐勁聰)
據央視報道,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7月7日宣布,我國完成了智能網聯汽車第一階段標準體系建設。專家指出,這標志著我國基本形成了能夠支撐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同時,隨著L2級及以下智能汽車加速上路應用,安全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和解決。
標準先行支撐智能汽車應用提速
7月6日至8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河北省滄州市舉辦了“第七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標準法規國際交流會(ICV 2021)”及“首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成果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董事長安鐵成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董事長安鐵成在會上表示,“十四五”將是汽車產業開啟新紀元的關鍵五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事關全局。我國在全球率先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在促進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支撐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技術基礎和保障作用。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我國于2017年12月印發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對整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架構了四個部分、14個子類、近100項國家標準。其中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和應用趨勢,優先研究制定基礎、通用規范標準,以及技術成熟、應用廣泛、與國家戰略相關的產品與技術標準共24項。
據了解,智能網聯汽車第一階段標準體系發布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盲區監視系統等內容的6項國家標準,報批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等12項國家標準。這些國家標準直接支撐起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應用。專家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優化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加快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標準體系建設。
會上,智能網聯汽車分標委發布了2020-2021年組織完成的10項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需求研究成果,包括基于網聯技術的汽車安全預警類場景研究、汽車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研究、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密碼應用研究、智能網聯汽車數字證書應用研究、車控操作系統總體技術要求研究、車控操作系統架構研究、車載操作系統總體技術要求研究、車載操作系統架構研究、車載計算平臺研究和智能網聯汽車半導體單元研究。
據介紹,當前汽標委智能網聯汽車分標委創新標準化工作模式,將主動適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產業發展對汽車標準化的需求,開展細分領域標準化需求調研,確保標準體系建設與產業發展相協調。
智能汽車安全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劉法旺在會上指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受到國內外高度重視,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嚴峻,歐美日陸續發布管理指南,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要求,但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劉法旺
據南都此前報道,市場數據顯示,當前國內搭載L2級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汽車銷量正成倍增長,僅2020年1-11月上險量已達260萬輛。隨著智能汽車“加速”上路,智能功能與使用安全、數據采集與處理安全、交通法規權責三大安全問題備受社會公眾關注。
對此,國家層面正密切關注智能汽車的安全標準問題。今年以來,已有《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指南(試行)》、《信息安全技術 網聯汽車 采集數據的安全要求》、《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等多份國家部委政策直接指向智能汽車安全發展。
劉法旺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使得安全的內涵和外延也發生變化。過去業內比較關注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形成了很好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實踐,隨著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的應用,功能安全、數據安全變得更加突出。引發了預期功能安全的問題,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和解決。
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召回管理部主任肖凌云就“智能網聯汽車安全與召回管理”發表演講,介紹了新技術給汽車安全帶來的新風險、智能網聯汽車事故調查與召回新情況、車聯網信息安全與OTA監管方面的最新進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標準所副所長王兆表示,當前智能網聯汽車在探索中加快商品化應用進程,智能網聯汽車體系安全理念受到各方普遍重視,圍繞網聯化的管理及規范措施也在加快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體系規劃及建設加快進入新發展階段。
目前,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與評價類標準取得積極進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及配套標準成為標準工作的優先點,首批強制性國家標準制定工作也已啟動,功能安全要求正式納入汽車產品準入管理要求,基于車輛特征需求的零部件標準成為后續重點。王兆強調,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須堅持安全前提和技術中立原則,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