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深度 >

消費品企業提出新的挑戰 從造啥賣啥轉變到賣啥造啥

將個人形象與格力電器深度綁定的董明珠,似乎預告了這家家電企業的新方向。

她在近日的座談活動中表示:“我們把光能、儲能和空調結合起來,當足夠的能源聚集起來后通過空調發電。這個技術再延伸,就可以把所有能源都用上,保證一個家庭完全自我供電。”董明珠還給出了樂觀的預期,該技術可提升 80% 節能效率,甚至有望使全球溫度下降 0.5 度。

格力這次真的研發出了全新的黑科技嗎?“空調發電”概念是否意味著家庭空調使用可以得到改變?在空調產品營銷宣傳中常年標榜“掌握核心科技”之后,格力又一次迎來了證明自我的機會。

空調自發電只是噱頭?

打開官網就能發現,家電節能和生態友好已經是格力最重要的幾個方向之一,生態新能源的入口和家用電器業務、商用電器業務以及格力董明珠店(格力官方商城)并列在頁面頂部。進入生態新能源就能看到董明珠此番發言的主角,格力光儲空調系統。

可能是董明珠表態還僅僅是預告的緣故,格力光儲空調系統部分的“了解更多”并沒有任何實質內容,只有即將上線敬請期待八個大字。好在我們可以從描述文案中拼湊出這項技術的大概:將光伏發電技術與空調無縫結合,電力滿足空調使用外還能傳輸電網,適用多種場景。

讓空調使用不再產生電費還有機會讓用戶賺錢,怎么想都是個令人心潮澎湃的技術方向。但就光伏發電技術現在的情況來看,雖然有 5KW/天的理論發電量,也抵不過設備成本較高且普遍在 5 年以上漫長回收周期。在消耗的電能足以抵消購置金之前,儲能電池壽命說不定早就到期了。

總的來說,空調自發電的噱頭遠遠大于實用性,技術架構上與空調 + 光伏發電設備 + 儲能電池區別不大不說,還面臨著種種限制。要有較高的前期投入、較大的受光面積、大量的好天氣還有入網維護等能力,最最重要的是,要用戶有能等待漫長成本回收周期的耐心。

既然并無革命性變化也無效率或體驗上提升的一項技術,都能被董明珠煞有介事地當成公司技術新高度來對外宣傳,那么已經變成不少用戶品牌認知的核心科技概念,其實全都是營銷價值大過技術的“繡花枕頭”嗎?可就格力空調產品來看,還不能這樣簡單地下判斷。

空調最基礎的運作原理,便在于壓縮機控制的溫度傳遞效率,格力就曾在壓縮機運行效率上走在前面,有更穩定更節能的表現。而在關系到室內體驗的部分,格力又在近十年前就做到了室內機送風控制、整合新風功能等一系列改進,用技術領先創造了產品優勢。

以是否掌握關系到空調產品力的技術來評判,格力擁有核心科技所言不虛。然而此一時非彼一時,近年來格力沒能在空調領域實現更大程度的進步,反而是鉆進了“自發電”等旁支技術的兔子洞。至于送風、新風這樣細致的體驗改進,早就能在其他品牌空調上見到,不再是獨一份。

核心科技只是個中性詞

在一些語境中,核心科技被賦予了排他性、神圣性等要素,一旦有誰宣稱自己掌握了核心科技,便意味著其擁有了同行業競爭者們所沒有實現的技術,并能代表該領域發展方向。比起為核心科技這個字眼賦予其本身不具備的意義,讓技術名詞和營銷概念劃分清晰或許更有意義。

現代工業品的高集成度與高精度,意味著注定需要不同的流水線協同生產。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專注其中一個環節將其他部分交給另外的企業完成,往往是更有效率也更能抗風險的模式。只有資本足夠雄厚、運營穩定且有實際效益整合需要,才會掌握包括“核心科技”在內的全流程。

這樣的“核心科技”往往不是唯一的存在,通過一定程度的資金和時間投入就能實現,結果便是生產中可以減少對外部力量的需求,也能夠借由技術獲得持續穩定生產的能力。只不過這一切都有相應代價,因此更重要的是為提升產品價值所作出的選擇本身,而非后天附著的價值觀。

更何況,掌握獨家技術也不完全意味著絕對領先,更多的是代表了某一種發展方向。汪克爾博士在上世紀中葉發明的轉子發動機,其不同于活塞曲柄的三角轉子給汽車動力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存在著燃燒效率低下、易損耗等不足,最終無法變成讓所有汽車公司所接受的技術路線。

如果說格力的“掌握核心科技”,的的確確意味著它擁有有效率的產品技術,像是空調的壓縮機、送風效率以及現在的光伏技術之流,那么格力在軟件上的動作就顯得有些背離路線了。董明珠近日對外發聲,表示格力今后將引進鴻蒙操作系統。

能抓耗子才是好貓

鴻蒙是華為推出的智能設備操作系統,橫跨智能家居等 IoT 設備、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及智能手機、智能汽車這樣的高性能設備。嚴格來說鴻蒙需要需要區分為 IoT 版、手機版等多個版本,其更有效率的無線連接方式,讓多設備交互體驗能像同設備一般實用。

產品戰略上選擇在智能家居等領域和合作伙伴共建的華為,現今推出了鴻蒙智聯生態來將不同品類的設備納入用戶體驗,也將 IoT 版本鴻蒙開源出來供更多的企業使用。絕大多數華為以外品牌的鴻蒙設備,都來自家電廠商,比如美的的蒸烤箱、九陽的豆漿機等等。

假設格力真的會將鴻蒙作為旗下產品搭載的操作系統,很可能同樣是集中于家電方面而非一些聲音看好的手機。格力手機業務發展至今,就算更換系統也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影響,且手機版鴻蒙尚無對外授權或開源計劃,更何況,格力業務中心始終都是家電,空調更是重中之重。

董明珠的表態就相當令人玩味了,一面說著“掌握核心科技”,一面卻有可能把影響到用戶日常使用感受的設備操作系統,還有關系到多設備和智能家居體驗的智能生態遷移到其他公司所創立的技術標準下。格力家電智能化程度和場景體驗或許會有提升,但失去了絕對的獨立。

人在逐利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行動與其嘴上說的大相徑庭,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董明珠和格力不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后一個。畢竟對于所有的企業而言,只要能讓產品以更高的利潤獲得更大銷量,那么就是一條合適的道路。至于貼在上面的價值觀嘛,看看就好,不值得被感動。

結語

對于格力而言“掌握核心科技”更像是勛章,代表著其曾經獲得的市場地位,還有曾投入的多項空調技術研發。那是這個家電企業達到過的高度,但不是可以一勞永逸永遠躺在上面睡大覺的功勞簿,時代會變消費者對品牌對產品的態度也會改變。

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再度超越美的重回空調品類第一位置,可能是格力內部最優先要達成的目標。在消費需求變得多元化個性化的現在,實際擁有的產品力往往比宣傳口號更能打動消費者,人們開始傾向于買對的,不再過多著眼于買貴的。

這給所有的消費品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要從造啥賣啥轉變到賣啥造啥,跟隨市場而動才能把握住機會,否則便會遭遇洗牌。行業領先的銷售表現是優質產品、實惠售價、舒適體驗共同構建的,想靠著大放闕詞和病急亂投醫抄近道,恐怕只會落得個南轅北轍的下場。(作者:feng_keji)

關鍵詞: 消費品 企業 挑戰 轉變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