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大潮洶涌而至,車載操作系統至關重要,那么汽車領域會出現一個“安卓”操作系統嗎?
在汽車智能發展的第一階段,各類手機映射系統占據主流,但本質并不是智能化的范疇。第二階段以基于安卓研發的車載系統為主,迅速成為新車標配。阿里與上汽合資公司斑馬智行推出的 AliOS 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一度被多家中、外汽車品牌所搭載。
相較于為移動設備開發的安卓,AliOS 基于 Linux 內核開發而來,更加適用于汽車場景。首款搭載該系統的車型榮威 RX5 月銷量也一度超過 2 萬臺。
對于一個自研操作系統而言,這是不錯的成績。但和安卓相比,無論是規模還是生態豐富度,都有一定差距。
與此同時,汽車智能化浪潮已經邁入第三階段 —— 智能座艙時代,需要將儀表系統、信息娛樂系統、智能駕駛系統、整車控制系統互相打通,才能真正提升整車的智能化表現,破除用戶對智能汽車的感知鴻溝。
四大系統的打通,也必然需要智能座艙或是整車層面的 OS 才能支撐,但當下市面上卻并沒有這樣的產品存在。
就在日前,斑馬智行宣布獲得阿里、上汽、國投招商、云鋒四大股東 30 億元新一輪增資,并宣布將加大汽車操作系統的研發投入。為適應汽車智能化的不同發展階段,斑馬智行提出了從智能車機 OS 到智能座艙 OS 再到整車智能 OS 的戰略三部曲。其中智能座艙 OS 和整車 OS,則正是支撐汽車智能化第三階段的關鍵。
在理順了公司發展脈絡和戰略方向,獲得新一輪巨額增資后,斑馬智行正在向著打造智能汽車領域“安卓”的目標快速前進。
01. 獲 30 億元增資 斑馬智行加碼汽車操作系統
日前,斑馬智行宣布獲得來自阿里巴巴集團、上汽集團、國投招商、云鋒基金等四大股東的聯合增資,增資金額達到 30 億元人民幣,資金將主要用于加大操作系統研發投入。
斑馬智行聯席 CEO 張春暉在現場分享了斑馬智行的戰略方向,也是他心目中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方向,概況起來是三個詞:產品智能化、產業數字化、場景智能。
斑馬智行將汽車產品智能化分解為交互智能、服務智能和駕駛智能。
人車交互是智能汽車永恒的主題;無論是輔助駕駛還是無人駕駛,用戶對駕駛的關注在下降,服務智能將成為重點訴求方向;駕駛智能方面,人機共駕是未來一段時間主流,最終汽車會沒有方向盤無人駕駛。
布局產品智能化,斑馬智行提出了 OS 戰略三部曲,即從智能車機 OS 到智能座艙 OS 再到整車智能 OS。而從智能座艙 OS 開始,就已經超出了安卓的核心范疇。
由于安卓系統宏內核和實時性弱等原因,其僅能用于智能車機。Linux、QNX 等系統多用在儀表顯示。斑馬智行智能座艙 OS 則同時擁有多核,基于異構融合的架構,能夠支撐整個智能座艙不同的域。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我們的智能座艙 OS 將會在多個汽車品牌落地”,斑馬智行首席架構師肖楓表示,首批量產車型就包括上汽、阿里合資品牌智己的重磅車型 L7。
從智能車機 OS 進化到智能座艙 OS,斑馬智行有著清晰的判斷和明確布局。
“最開始大家對車聯網寄予厚望,發現車聯網就是車里一塊屏幕后,又覺得不夠智能。我覺得既不要給它過高期望,也不要瞧不起它,它在當下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張春暉在現場講道,“車聯網是走向整車智能的起點,也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的開端。”
在他看來,未來每家車企都會成為科技公司。
斑馬智行基于 OS 三部曲能夠提供基礎軟件平臺支撐,同時結合阿里巴巴集團大數據能力,加速車企將車主變用戶,實現從用戶定義、全域營銷到用戶運營的完整數字化閉環。
據介紹,產品智能化是斑馬智行的縱向業務線,產業數字化是橫向業務線,二者交匯在場景智能,即把汽車放到數字交通、智慧城市當中進行思考。
可以看出,斑馬智行已經從車聯網進入智能座艙的新布局。技術層面上,已經能夠在一些領域超越安卓。但能否成為汽車領域的“安卓”,還要看戰略落地和生態發展情況,智能座艙領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02. 智能汽車面臨感知鴻溝 需要新體系破局
2019 年秋季,在蘋果公司的一場發布會上,CEO Tim Cook 談到蘋果在消費電子領域成功的原因,也就是將硬件、軟件、服務深度融合。
在汽車領域,OS 發展“三部曲”正是硬件、軟件、服務深度融合的過程。
如果深挖一層,到達汽車系統的底層,硬件、軟件、服務將變成芯片、OS、AI。基于這種認知,斑馬智行也提出了“AI+OS + 芯片”的體系,和蘋果在消費電子領域的理念不謀而合。
上個月舉行的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斑馬智行首席信息官徐強指出,當今智能汽車快速發展,智能配置越來越高,但用戶感知到的智能并沒有同步增長,產生了階段性的用戶“感知鴻溝”。這是由汽車內部多“腦”并行,多域割裂造成的。
《2020 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研究報告》中顯示,當前一輛智能汽車并行有信息娛樂系統、儀表系統、自動駕駛系統、車控系統等 4~5 大類操作系統,且不同系統之間分布執行。
徐強說道:“如同 1 個人腦與 4 個彼此相對割裂的車腦‘共駕’, 很容易產生不智能的感知。要想降低用戶感知鴻溝,需要以‘芯片 + OS+AI’為智能汽車決策核心,車腦集中化實現整車智能,最終實現人機共駕,融合創新。”
在芯片和 AI 能力上,斑馬智行在今年 1 月已經與國內 AI 芯片公司地平線達成了合作。
斑馬智行與地平線的合作中,將基于各自在 AI 芯片、算法、操作系統、工具體系等領域的產品技術能力,聯合創新、共同建設面向智能汽車產品的 AI 開放平臺,推動“AI+OS + 芯片”整體解決方案落地。
就在本月初,斑馬智行還發布了天瀑 AI 平臺。這一平臺融入了達摩院、天貓精靈以及斑馬智行自研的技術,實現了 AI 交互、AI 感知以及 AI 場景化服務能力,能夠實現高效的自動化流程、在線持續自學習成長和靈活輸出。
據了解,斑馬智行天瀑 AI 平臺將在今年四季度實現前裝量產,首批車型包括榮威今年的重磅車型 —— 榮威鯨。
實際上,形成“AI+OS + 芯片”的體系,同時也在促進 OS“三部曲”演進。
03. 汽車智能化邁入第三階段 呼吁整車版“安卓”
汽車智能化呈現明顯的階段性,汽車企業與互聯網公司加速布局。
第一階段是手機映射階段,本質上不屬于汽車智能化本身。
代表產品是谷歌AndroidAuto 和蘋果 CarPlay。蘋果 CarPlay 的市場占有率非常高,幾乎成為了合資車型、進口車型的標配。國內市場同樣有不少公司打造了手機映射系統,其中就包括百度 Carlife 和華為 HiCar,這兩個手機映射系統當前支持的車型還比較少。
第二階段是車聯網階段,車機大屏成為智能化標配。
斑馬智行的 AliOS 方案已經在汽車市場中快速布局,不過當前市場上占有最大份額的依然是安卓系統,還有 Linux 方案。華為 Harmony OS 也已經搭載于華為與極狐合作的阿爾法 S 車型中,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消費者就能順利體驗到搭載該系統的車型。騰訊 TAI 和華為 HMS for Car,這兩種解決方案已經搭載于多款自主品牌車型,拓展應用生態與服務能力。
第三階段是智能座艙階段,車機與儀表開始互聯互通,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實現跨域融合。
代表車型是特斯拉。國內也出現了基于 Android+QNX 的組合智能方案,在造車新勢力當中應用,以及基于異構融合 OS 的斑馬智行方案,下半年開始落地。今年,就是第三階段的起點。
第四階段則是走向整車智能及數字交通,有分析指出,預計在 2025 年將迎來下一階段的演進。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汽車智能化有兩條路線并行。一條是以人為中心,從人機交互走向整車智能,斑馬智行是代表;另一條則是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最終逐步走向整車智能,谷歌、百度以及諸多自動駕駛公司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無論哪一條路徑,都在呼喚一個汽車領域的整車智能版“安卓”出現。獲得新一輪 30 億元增資,加大操作系統研發,讓斑馬智行有了打造出智能汽車版“安卓”的可能。
安卓的用戶價值和產業價值決定它成為產業發展和產品智能化必需品的基礎。相比于移動智能終端領域,汽車領域的操作系統還需要有社會價值,網絡安全、出行安全、數據安全是紅線,汽車行業的“安卓”任重道遠。(作者:俞岳)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