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上半年工業運行數據發布。數據顯示,廣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兩年平均增長5.3%。行業恢復態勢良好,40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個行業兩年平均增速正增長。
據了解,上半年廣東省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工業生產和工業投資增速高于全國。其中,新經濟表現強勁。上半年廣東新經濟增加值1.4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4.8%。
新經濟占比大,充分體現廣東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取得較好效果,未來,廣東不僅要做大新經濟體量,更要做強新經濟質量。
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廣東省作為制造大省,今年上半年廣東制造業生產穩步恢復,增加值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4.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
電氣機械、汽車、石化等重點行業增勢向好。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1%,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4%,石油化工業增加值增長18.7%,合計對廣東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5.8%。
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1~6月份,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30.8%,服務機器人增長77.8%,光電子器件增長58.5%,集成電路增長52.8%,電子元件增長46.1%。
7月25日,廣汽豐田新能源車產能擴建項目一期在廣州南沙正式投產,預計釋放產能20萬臺/年,該項目定位于豐田全球新一代模范工廠的生產線。廣汽豐田周邊集聚了涵蓋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等4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業,推動汽車產業成為南沙第一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隨著廣東省產業轉型不斷推進,高端電路板行業也迅速發展。全球知名的電子電路供應商景旺電子投資65億元在珠海建設新一代智能化工廠,項目建成后年產值預計將超過70億元人民幣。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認為,在新能源汽車、醫藥制造等新興領域,廣東省亟須精準發力,加快產業鏈完善,形成新的規模效應。
新經濟增加值1.42萬億元
新經濟表現強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新經濟增加值1.4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4.8%。
戰略性產業集群成為新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截至上半年,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共有企業數16.12萬個,實現增加值22184.9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8.8%;增加值同比增長17.6%,增幅高于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4.6個百分點。
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優勢進一步鞏固發展,充分發揮穩定器、基本盤的作用,實現增加值19576.46億元,同比增長16.9%,增幅高于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3.9個百分點。
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初步體現“進”的作用,實現營業收入10403.29億元,同比增長29.8%,增幅高于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15.8個百分點,引領帶動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保持較好增長態勢。上半年,3199家企業實現增加值847.53億元,同比增長15.2%,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5%。其中,醫藥制造業完成增加值316.40億元,增長25.5%;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92.23億元,增長7.9%。
政策推動55萬家企業上云用云
日前,《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文件印發,提出以數字化引領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推動1.7萬家規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數字化轉型,帶動55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
同時,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性高漲,今年上半年推動工業機器人產量不斷提升,廣東省工業機器人產量5.89萬套,占全國比重33.9%,同比增長88.4%。
作為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之一,樹根互聯與地方政府、鏈主企業聯手打造了20余個產業鏈平臺,包括廣州“全球定制家居產業鏈平臺”、湛江“小家電產業鏈平臺”等。
廣東有良好的數字產業基礎,加之擁有一批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協同效應明顯。不過,當前廣東工業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國際大宗商品、原材料等價格仍高位運行,關鍵零部件等供需形勢仍然緊張,接下來廣東將堅決打好工業穩增長攻堅戰,扎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記者 張洽棠羅勉)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