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深度 >

重慶已建成105個智能工廠和574個數字化車間 到2022年全市80%以上規上企業將邁入數字化制造階段

8月23日到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在重慶舉行,同步還舉行了2021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世界正進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深刻影響全球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中國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技術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那么,西部地區一個城市同時舉辦兩場高規格的國際盛會,有什么特殊意義?將為重慶這個傳統制造業的重鎮帶來哪些變化,如何讓數字技術成果為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賦能?

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至今已經舉辦三屆,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智博會采取了線上+線下的辦展模式。展會現場,一項項新科技、新體驗讓人大開眼界。互動性極強的沉浸式智能競速體驗,讓小朋友們一上去就不想下來。在互動體驗區,觀眾戴上VR眼鏡體驗人體虛擬孿生系統的神奇。

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便利。在智博會上就有這樣一個“云巴”的展示臺。所謂“云巴”是一種小運量的膠輪有軌電車系統,“云巴”的無人駕駛系統尤其引人關注。今年4月,全球首條“云巴”示范線已在重慶正式運營。這條示范線長15.4公里,匯集了多項智慧“黑科技”。每天清晨它自動“清醒”,在安全員的保障下實現自動運行,完成既定工作后自動返程充電,再自動“休眠”。

重慶“云巴”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負責人 王勇:現在有上萬個智能場景來實現智能維保以及綜合調度,在這些場景里面現在也實現了一些預判功能,比如說低電量報警、故障報警,還有列車模式切換的提醒,調度可以及時采取措施,使運營更加高效、更加智能,也更加安全。

“云巴”示范線所在的璧山區是重慶的郊區,對多山的重慶來說,璧山要盡快融入主城區,僅僅依靠地面交通是不夠的。因此,“云巴”助力當地打造立體交通,連接起成渝高鐵和重慶地鐵1號線,像是人體的毛細血管,與地面上的各條交通動脈有機連接,幫助市民短途出行,打通城市“微循環”。更重要的是,“云巴”多項智慧系統的應用,還有效降低了成本,給百姓出行減輕負擔。

不僅是交通,在大數據的支撐下,城市的管理系統發展迅速,城市變得更加智慧,從道路上小小的窨井蓋上就能看到變化。在城市里,窨井蓋是潛在的危險源,尤其是暴雨季節,一個丟失的井蓋會給市民帶來不小的威脅。在重慶兩江新區轄區內,當地城管部門在約2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了試點,將598個污水、雨水窨井蓋升級為智能窨井蓋。在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的大屏上,這些井蓋被一一標注在地圖上,一旦某個井蓋出現異常,系統會第一時間報警,工作人員隨即前往檢查。

維修人員搬開井蓋,井蓋內壁的一個黑色傳感器露出地面,它就是智能井蓋自動報警的奧秘所在。經過排查,維修人員發現井蓋曾經被人打開后沒能完全復原。隨后,技術人員也對井蓋的傳感器進行了升級。

目前,兩江新區通過建設“智慧城管”的示范項目,從隱蔽的窨井蓋到小區內的化糞池都被裝上了智能感知設備,47種設備,3萬余個城市部件,都被連接“在線”。城市變成了有豐富神經元的智能體,管理部門依靠這套神經系統,一網管全城,城市運行難題得以更精細化解決。

重慶兩江新區市政園林水利管護中心副主任 段力誌:充分利用物聯網、視頻解析、百姓城管公眾號實時快速采集城市管理中各種可見及不可見相關信息,實現自動上報、處理、反饋和分析,并通過數據的清理和眾多人工智能算法,實時實現城市管理過程中諸多報警和提前預警事件。

兩江新區的“城市大腦”連接的智能感知設備,覆蓋了轄區所有的重點路段,各小區、街道的運行管理情況便直觀呈現出來:停車場車位存在多少富余;路燈根據天氣情況自行開關;垃圾桶在容量飽和前會發出預警。同時系統還集成了燈飾照明、危險源監測、智慧停車等18個子系統,隨時排除隱患。

重慶兩江新區“城市大腦”運營中心負責人 張黎:依托一流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和國際互聯網數據通道、國際云計算中心,在全域構建了一個一體化的智慧城市應用系統。真正實現了全域所有智慧場景一屏統覽、一網統管,讓城市越來越聰明。

作為兩個盛會的東道主重慶,是數字經濟戰略的重要先行區,近年來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楊正華:近年來,重慶堅定不移把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發展作為戰略選擇,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全力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目前,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5%。

智博會舉辦的三年多來,重慶加速發展新興數字產業,目前,已集聚大數據、智能化企業7000余家。位于榮昌高新區的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是重慶首個電子電路產業園,也是重慶榮昌區在2019年智博會上的簽約項目之一。經過兩年建設和運營,園區已引進企業38家,計劃在2023年全部建成。

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負責人 秦明:產業園以5G智能終端、汽車電子、新材料、醫療、軍工電子、PCB產業(印制電路板產業)及產業配套作為關鍵項目、全力打造具有“縱成鏈,橫成群”的中高端PCB產業集群。

重慶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在國家41個工業大類中,重慶擁有39個。在這些傳統產業中進行數字化改造,能帶動企業運營成本、不良品率、能耗等的大幅下降,并助推產業向價值鏈和創新鏈中高端躍升。今年以來,受海外疫情蔓延、全球流動性寬松等多重因素影響,重慶市高新區的這家企業經營成本上浮百分之十。然而,企業的負責人卻告訴記者,原材料漲了,終端的售價并沒有漲。這背后的秘訣就是一年前廠里開展的數字化轉型。

據了解,這家企業已經成為了重慶高新區的智能樣板車間,涵蓋了智能化流水線、無人車間等120多個工業場景,集中呈現了智能制造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

目前,重慶已建成105個智能工廠和574個數字化車間。按照計劃,到2022年,全市80%以上的規上企業將邁入數字化制造階段。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是重要的突破口,這也是今年智博會上的“重頭戲”。今年4月,重慶上線了西部首個工業軟件公共服務平臺,這個平臺匯集了大量的工業軟件產品和服務商,通過線上到線下的方式,為工業軟件企業和有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傳統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位于重慶南岸區的這家電子信息企業,近期迫切想開發一款對應產線的智能化數字孿生應用系統,實現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工藝的優化,企業第一時間想到借助工業軟件公共服務平臺。

在智博會舉辦的同時,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也在重慶舉行。與會嘉賓共同聚焦數字經濟產業,討論發展新方向,探索交流新模式。上合組織18個國家以及上合組織秘書處、上合組織實業家委員會等有關負責人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出席本次論壇。“互利共贏”“共創未來”成為與會各國嘉賓使用的高頻詞。大家通過“云會議”積極參與討論,暢想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塔吉克斯坦駐華副大使、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常駐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代表 穆哈默德•葉尕穆佐達:現在各國間的交流正在增加,人類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大數據的發展讓世界各國都互相依存,無法分割。這是推動世界發展的唯一路徑。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 莫因•哈克:中國蓬勃發展的商業模式、動態戰略和在線研究使其成為創業者的機遇之地。中國的經驗為所有上合組織國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不僅可以學習,而且可以從現有的互利合作機會中受益。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持續推進,疊加疫情因素影響,數字經濟已成為當前最具活力、最具創新力、輻射最廣泛的經濟形態,成為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極之一。近年來,數字經濟在中國呈迅猛發展態勢,并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近5.4萬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同比增長9.6%,增速為全球第一。

上合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工作組副組長 秦淑斌:上合組織國家對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展現了濃厚的興趣。我們將加強國家合作,進一步拓寬交流的通道,織密物流網絡,強化經貿往來,深化產業合作,形成同步推進、相互促進、共商共進的多邊開放合作新生態。

據了解,2021智博會重慶市內簽約項目92個、合同額2524億元,越來越多的“智慧項目”將在重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大數據智能化的應用將和城市的創新驅動發展相生相融、互相促進。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是全球最大的數字消費市場,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發展保持領先,數字中國建設碩果累累。“十四五”規劃綱要更是對未來5到15年數字中國建設做出了頂層設計,而且首次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納入主要經濟社會指標,這充分表明我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決心,也將在數字化時代為上合組織國家帶來更多互利共贏的機會。

關鍵詞: 重慶 智能 數字化 車間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