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深度 >

這里山鄉氣象新—— “小葉子”鋪就鄉村振興幸福路

近年來,在公安部定點幫扶下,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大力發展茶產業,通過改良種植技術、提升茶產品質量,進一步擦亮普安茶品牌,將茶香四溢的綠葉子變成了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資料圖)

“最近天干,大家在茶樹入土處外沿約10厘米處施點肥,下場雨葉子就不會枯了,千萬記著施肥別貼茶樹根兒!”公安部派駐盤水街道白石村第一書記徐龍,在培訓會上一一解答村民的咨詢。

連日來,普安縣高溫少雨,茶園雜草生長旺盛,病蟲害多發。作為普安縣鄉村振興指揮部副指揮長,徐龍將分布在全縣11個鄉(鎮、街道)的“萬畝茶園”茶農組織起來培訓,提高管護技能。

在普安縣白石村,時常能看到徐龍忙碌的身影。地道的北京話,臉上帶著微笑,不是白天在茶園里與茶農一起忙碌,就是夜晚在村委會辦公樓,查閱各種資料思考如何種植出更高品質的茶葉。

2021年8月,徐龍從北京來到白石村,初來乍到的他,對茶種植技術一片空白。他花了一年多時間,通過自學與“取經”,摸索建立貫穿種植到銷售全鏈條的“七大員制度”,將普安茶推向市場。

“從前我們老兩口種玉米,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個錢。自從種上茶葉后,收入翻了幾倍,而且今年的茶價格是前幾年的數倍!”茶農黃禮富笑呵呵地說,徐書記對接貴州大學,通過視頻教學,為“萬畝茶園”管護工作提供專業技術指導,給茶農帶來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技術。

在茶源街道細寨村的茶園里,茶農們穿梭在茶園間,正用學到的新技術為茶樹修枝、鋤草,管護有條不紊,一片繁忙。

“大家一定要掌握好茶樹修剪標準!”茶園里,與群眾一起忙碌的,還有細寨村的村干部,大家分散在各處,有的拿擴音器提醒茶農注意安全,有的耐心講解管護技巧。

“產量起來了,質量也一定要跟上!”細寨村干部羅祥說,全村采用“以草抑草”技術,嚴格管理農藥使用。同時還通過不定時不定期對托管的茶園進行抽檢,真正打造綠色、生態茶園。

羅祥介紹,茶園的管護人員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們每天在茶園勞作,既可賺取一定的生活補貼,又能學到一定的技術。這小小的茶葉,逐漸成為帶動村民致富的法寶和促進鄉村振興的產業。

“夏秋季管護好茶樹,來年春茶產量才會更上一層樓。”位于茶源街道的普夷堂四球古茶科技產業園內,生產負責人黃生良正在對茶農進行培訓。

2021年,金恪集團與普安縣達成萬畝茶產業項目合作,建設普夷堂茶業,并承接公安部萬畝幫扶示范茶園,托管公安部援建3家茶葉加工廠,推動普安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黃生良團隊經過研究發現,春茶采摘后對茶樹進行重修剪,保留夏秋季節生長的嫩條,能夠促進夏秋茶集中到來年春季采摘,進而提升春茶產量。

“老黃不但教我們種茶技術,而且茶青的收購價格也是最高的。”茶農于祥算了算,今年初以來,自己種植的20余畝茶樹已為他帶來4萬余元的收入,荷包越來越鼓,日子也越過越好。

目前,普安縣正在嘗試用四球古茶制作成黔西南首款原茶,昔日深山里不起眼的茶葉正香飄全國,走向世界。(黎漓)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