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深度 >

興義義龍:推進新型工業化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資料圖)

今年以來,興義市、義龍新區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優勢,按照州委“123456”總體思路,明確“12345+N”高質量發展工作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組團式開發、融合式發展,深入實施“產業強市”計劃,聚焦省委省政府構建“一核兩區”產業發展格局,致力打造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和千億級產業集群,奮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日前,位于清水河鎮聯豐村的貴州旺城礦業有限公司項目廠區內,工人們正對鋼結構的主爐設備進行焊接和安裝,廠區路面正在有序地進行水泥澆灌工作。據公司總工程師鄧兵介紹,項目于2022年11月開始建設,計劃建設5臺33000kVA錳硅合金密閉式礦熱電爐、1臺25噸氬氧精煉爐,計劃2023年底投產,全部投產后產量將達到50萬噸,產值40億元左右,將帶動約600人就業。項目還配套礦熱爐煤氣凈化回收發電系統、220kV變電站及其他設備工藝輔助系統等。

在貴州振華義龍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里,生產設備正不停運行,通過獨有的三次燒結工藝,所生產出的黑色粉末,將變為每噸價值30多萬元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銷往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公司總工程師梅銘介紹:“公司自2017年投資義龍新區以來,興義市及義龍新區各級領導非常重視項目建設,成立了專班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有力保障義龍一期2萬噸項目2018年順利投產。2019年又支持啟動了二期2萬噸項目建設,并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于2022年5月啟動了三期建設。”

同樣位于義龍新材料產業園的暉陽(貴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開工建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海軍介紹,公司堅持邊建設、邊生產、邊銷售,逐步做大規模。在義龍新區投資30余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建設年產5萬噸高性能負極材料生產線和2萬噸石墨化車間全面建成投產,去年銷售額達3億元,今年預計有6億元的銷售額。

義龍新區是黔西南州最早布局的新能源產業聚集區,根據全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一核兩區”規劃布局,當地先規劃建設了總面積5.57平方公里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為企業量身配齊廠房、路網、污水處理等硬件設施設備,再利用電價、用地、用工等優勢,成功吸引了振華新材料、固新新材料、東島新能源、羚光新材料、暉陽新能源、鑫茂新能源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建成,實現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到集聚發展。新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連晶介紹,自義龍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布局以來,新橋鎮全力以赴打造工業小鎮,重點抓項目建設,全力做好用地保障,完成振華三期、暉陽B區、石墨坩堝產業園等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協調推動羚光二期、鵬昇二期以及金宏化工復工復產前期手續辦理。目前,該園區共聚集了21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投產17家,2022年實現工業產值130億元。

位于鄭屯鎮前鋒村的貴州必晟礦業有限公司自今年3月4×33000千伏安年產25萬噸錳系合金礦熱爐項目點火投產以來,截至目前,已經生產了18000噸硅錳合金,今年預計能夠實現產值8億元。該項目采用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最新工藝,并配套相關環保尾氣余熱回收發電等設施,實現產業循環發展,力爭打造成黔西南州鐵合金行業標桿企業、綠色工廠。

截至目前,興義市、義龍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群和大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已初步形成,今年1至6月,實現規上工業企業173家、總產值211.25億元、增加值54.28億元。

“通過頭部培育,精準招引,全力服務,實現了新材料產業的從無到有,緊扣新材料、資源綜合利用兩大首位產業,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規模,預計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產值可突破800億元,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力爭到十四五末產值在200億元以上。”黔西南高新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陳昊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