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深度 >

安龍縣篤山鎮梨樹村—— 積極探索鄉村建設新“法寶”

漫步在安龍縣篤山鎮梨樹村梨樹組,小菜園里的白菜、大蒜、韭菜等蔬菜青翠欲滴,小花園里的月季、牡丹紅等花兒爭芳斗艷,小果園里的雪梨實果綴滿枝頭……42個“五小園”美如畫卷,鑲嵌在青山綠水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村成了鄉村建設‘景點’,每星期有兩三撥人來‘取經’。”村支書王凡樂呵呵地說。

梨樹村位于安龍縣東北面16公里處,居住著354戶漢族、布依族、苗族人家,這些年獲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文明村鎮”“全國衛生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全國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等榮譽……2021年被列為州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

2022年8月,篤山鎮利用2022年惠黔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資金200萬元,在梨樹村實施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小樂園、小公園“五小園”修復提質改造建設。

要建成鄉村建設“示范樣板”,王凡感到身上的擔子很重,但困難是用來克服的。3年前大學畢業返鄉當上村支書的王凡,連續召開了3次組織村民代表會議共商后,決定把項目放在梨樹組實施。

于是村干部們分頭行動,開始入戶做鄉親們的思想動員工作。

沒承想,第一晚就遭遇到韋勝家的反對。

“韋叔,你需出些錢協助把你家庭院改造成小花園,同意不?”

“不同意!”韋勝話語堅定。

隨后,不放棄的王凡與韋勝私下溝通了10多次……最終同意出資1萬元、捐出30方石材參與項目建設。

王凡多次主持召開院壩會、家庭會、共商會等,一次次破解“障礙”難題,最終達成了“尊重鄉親意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共識。

施工方根據農戶居住條件,制定“一戶一策”分類建設施工圖,并征求鄉親同意后施工。

涉及建100米步道、1畝小菜園項目建設的王星家,主動出資1萬元,獻出“建筑工匠”手藝帶動組里13名“建筑工匠”參與項目建設;王順平家主動捐出價值6000元石沙,出資1萬元參與項目建設……35戶人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出錢、出力、出技術支持,并“撬”到了駐村幫扶單位——貴州省體育局支持10萬元、鎮里支持14萬元、鄉親“眾籌”26萬元資金注入,成功探索出“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團隊協作”的鄉村建設“共建模式”。

今年初項目建成投用,42個五彩繽紛“五小園”,村書院、村史館、鄉村合約食堂,10處步梯道……繪成了一幅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如畫美景,6戶人家還借“景”辦起了農家樂……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鄉村建設“示范樣板”。今年以來,這里像花引蝶似的共吸引2000多名干部、群眾代表來參觀、調研。

更令人欣喜的是,梨樹村鄉村建設“共建模式”在全縣推廣。棲鳳街道者貴村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415萬元項目資金,“撬”來“眾籌”1631萬元;篤山鎮歪納村阿選組布依寨5.5萬元鄉村建設項目,“撬”來“眾籌”15萬元……今年初以來,安龍縣獲得2023年惠黔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資金2400萬元支持,在招堤街道海莊村等10村實施鄉村建設項目,均推廣梨樹鄉村建設“共建模式”,正繪就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新畫卷。(韋天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