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深度 >

安順鎮寧寧西街道:以奮斗托起群眾的“幸福夢”


(資料圖片)

擊鼓催新征,奮進正當時。時間回望至2019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后寧西街道正式成立。新成立的寧西街道,是鎮寧自治縣60年來一點一滴積累,實現工業發展新突破的集中展示區;是鎮寧自治縣60年來一心一意為民,實現易地搬遷高質量的惠民新窗口;是鎮寧自治縣60年來一筆一畫書寫,實現旅游產業大提質的全新樣板點。寧西街道以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己任,托起百姓“園區致富夢”;以“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緊迫感,托起百姓“搬遷新景夢”;以“人不負青山青山不負我”的使命感,托起百姓“生態旅游夢”。

風來千帆競,潮涌逐浪高。在寧西街道轄區內,貴州匯景紙業有限公司、貴州順立達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喜寶體育、啟黔重工等一大批工業企業匯聚于此。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寧西街道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籌全局,著力打造農旅產品加工扶貧車間等項目,成功實現工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模式。企業是快馬加鞭謀發展的“加速器”。近年來,依托產業園區的地理優勢,寧西街道通過“以商招商”模式,引進8家企業入駐鎮寧自治縣,總投資近8億元。其中2022年3月引進的安順市喜寶鞋面有限公司,共帶動300人次就業,實現了群眾務工增收。

而在產業園區的另一邊,一棟棟樓房整齊劃一,筆直的道路,新建的文化廣場和活動中心讓人眼前一亮。這里是鎮寧自治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18年,鎮寧自治縣各鄉鎮(街道)的4928名群眾離開大山,搬入寧西街道諧美社區景寧小區,過上幸福生活。為了扎實推進易地安置后續扶持工作,寧西街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堅持以“新”換“心”,以“新”化“心”,用熱度、速度、溫度,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安置”與“安心”同在、“安居”與“樂業”同行,讓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回想搬遷前的生活,如今居住在景寧小區的饒國娣感慨不已。住的土坯房、生存靠零工、種地解溫飽,生病難就醫,這是饒國娣曾經的生活寫照。搬到景寧小區后,饒國娣一家人不僅有了間80平方米的新家,兩口子還在第二年做起了蔬果生意,生活開始有了奔頭。

景寧小區居民饒國娣告訴記者,自己老家的房子很漏雨,現在搬上來改善了很多,小孩住起都很高興,現在經營這個水果蔬菜店也是比較好的,一個月能賺4、5千塊錢,供娃娃讀書、生活都比較好。

搬得出,穩得住,有業就了之后,寧西街道以讓搬遷群眾能致富作為工作著力點,不斷想新招,為解決群眾“飯碗”和“錢袋子”難題。因此,在景寧小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中,結合搬遷群眾的特點,設置銀城趣事文化產業街區,引進鎮寧自治縣民族手工藝制品的生產加工企業,在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逐步形成了旅游商品集中銷售的民族文化特色街區。截至目前,景寧小區已聯合20余家民族傳統手工藝企業,建立搬遷群眾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公司+社區+貧困戶”就業幫扶工作格局,在幫助當地400余名搬遷婦女實現就業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地方民族文化元素轉化為“真金白銀”,帶動群眾脫貧致富。2022年,景寧小區獲得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創建省級示范樣板試點。

寧西街道緊扣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的目標,以“建好一個陣地、配強一套班子、圍繞‘五大體系’、建設‘五心社區’”的“1155”工作體系為抓手,全力打造黨建引領聚民心的“聚心社區”、就業培訓穩民心的“穩心社區”、公共服務舒民心的“舒心社區”、社區治理安民心的“安心社區”、精神文化育民心的“開心社區”,持續發展好“銀城趣事”創業街區和扶貧車間就業平臺,鞏固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省級示范創建成果,使搬遷群眾走出家門、走進企業、融入城市、實現夢想,奮力續寫易地扶貧搬遷持續發展后半篇文章。

走出大山創造全新的金山銀山,走進高蕩感受千年的綠水青山。在寧西街道,高蕩村不僅成了展示鎮寧自治縣多彩少數民族文化的樣板點,更是貴州省現存少有、保存完善的布依族古村落。坐落在山花爛漫、群山環繞之中的這座千年布依古寨,是國家民委首批命名的340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一,也是全省首家唯一的村落類生態旅游試點村。為了讓這座古寨煥發新活力,2022年,寧西街道接管高蕩景區以來,通過與高蕩村餐飲協會合作,增加了承接各單位的團建活動、篝火晚會、燒烤KTV等服務業態,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近就業的新機遇。與此同時,寧西街道主動抓住黃果樹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的新機遇,通過常態化在景區內開展民族風情項目及演出活動,盤活景區內閑置資產、完善景區內住宿功能等方式,實現讓更多游客走進來留下來。現如今,寧西街道正以高蕩布依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為核心,積極謀劃建設計王古寨民宿旅游區、梭欏河生態旅游區、永紅廠三線文化旅游區,打造寧西街道全域旅游的發展新名片。

寧西街道黨工委書記于滑洋表示,下一步,寧西街道將深入貫徹省委徐麟書記對安順旅游產業發展思路,搶抓安順打造一流旅游城市的契機,充分發揮高蕩4A級景區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民族文化等優勢,不斷豐富景區業態,使景區要素從吃、住、行、游、購、娛向商、養、學、閑、情、奇轉變,著力在文旅融合發展上下功夫,把高蕩景區打造成為旅游避暑勝地、休閑度假勝地、文化體驗勝地。

文化旅游增活力,農業產業添動力。在寧西街道五興壩區,夏末秋初的稻田里綠浪翻滾,這里的五千余畝高標準水稻正在陽光的照拂下自由生長。到了深秋時節,這里將會披上一層金裝,而當地的農機手們也將得心應手地操作著收割機。綠浪變金稻,耕耘換收獲,收獲譜新篇,正如寧西街道,在40萬各族兒女60年的團結奮進中,不斷用奮斗托起群眾“致富夢”,用奮斗鑄就更加輝煌燦爛的高質量發展新鎮寧。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