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義龍新區德臥鎮郎行村利用南盤江沿岸低海拔亞熱帶氣候優勢,因地制宜種植芭蕉3000畝,總產值達900萬元,生態特色農業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郎行村芭蕉種植基地,長長的芭蕉桿上,掛著密密麻麻的芭蕉,一節一簇,蕉香溢滿山林。據郎行村長田組芭蕉種植大戶韋文秋介紹,芭蕉具有易種植、易管理、產量高等特點,一年四季都能采收芭蕉,收益較好。
因郎行村屬亞熱帶氣候,陽光充足,出產的芭蕉香甜可口,深受消費者喜愛,除了在興義市區銷售,還銷往安順、貴陽等地。
近年來,郎行村將芭蕉種植與石漠化治理有機結合,打造南盤江畔“山地特色經濟”產業帶,在長田、巖腳等地種植芭蕉、西貢蕉、小米蕉等品種。如今,走進郎行村,無論是地里還是路邊,隨處可見芭蕉的蹤影。
“郎行村芭蕉產業覆蓋80%的農戶,共種植3000畝,畝產值約3000元。僅芭蕉產業,每年可為蕉農增收900萬元。”郎行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王明政說。
下一步,郎行村將把芭蕉產業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來抓,積極推進芭蕉產業發展,通過芭蕉產業助推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